《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六节之神志活动

一、神志活动 (一)神志的内容 神志,又称神明、精神。志为情志,亦属于神的范畴。中医学根据天人相应,形神统一的观点,认为神的含义有三:其一,泛指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包括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其二,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其三,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志、感觉、动作等生理活动,为人类生命活动的最高级形式,即中医学中狭义的神。人的神志活动主要包括五神(即神、魂、魄、意、志)和五志(即喜、怒、思、忧、恐)两个 ...
中医二羊总结的学习入门方法及心得体会
一、神志活动 (一)神志的内容 神志,又称神明、精神。志为情志,亦属于神的范畴。中医学根据天人相应,形神统一的观点,认为神的含义有三:其一,泛指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包括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其二,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其三,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志、感觉、动作等生理活动,为人类生命活动的最高级形式,即中医学中狭义的神。人的神志活动主要包括五神(即神、魂、魄、意、志)和五志(即喜、怒、思、忧、恐)两个 ...
四、津液失常 津液的正常代谢,是维持体内津液的正常生成、输布和排泄之间相对衡定的基本条件。 津液代谢失常,是津液的输布失常、津液的生成和排泄之间失去平衡,从而出现津液的生成不足,或是输布失常、排泄障碍,以致津液在体内的环流缓慢,形成水液潴留、停阻、泛滥等病理变化。 津液的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由于多个脏腑的多种生理功能的相互协调,才能维持正常的代谢平衡,其中与肺脾肾的关系更为密切。所以,肺、 ...
四、运气与治疗 中医治疗疾病注意季节气候的变化,强调“必先岁气,无伐天和”(《素问·五常政大论》),“无失天信,无逆气宜,无翼其胜,无赞其复,是谓至治”(《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所以,“凡治病不明岁气盛衰,人气虚实,而释邪攻正,实实虚虚,医之罪也”,“凡治病而逆四时,生长化收藏之气,所谓违天者不祥,医之罪也”(《医门法律·申明内经法律》)。 兹将根据运气学说治病用药的规律介绍如下: (一)主气 ...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中医体质学主要是根据中医学阴阳五行、脏腑、精气血津液等基本理论来确定人群中不同个体的体质差异性。其具体分类方法有阴阳分类法、五行分类法、脏腑分类法、体型肥瘦分类法,以及禀性勇怯分类法等。 一、体质分类的方法 中医学用阴阳学说来阐述生命运动的规律,说明健康与疾病的问题。所以,中医学主要是用阴阳学说从生理功能特点对体质加以分类。本节对体质的分类采用阴阳分类法。应当指出,体质分类上所 ...
一、胆 胆居六腑之首,又隶属于奇恒之府,其形呈囊状,若悬瓠,附于肝之短叶间。胆属阳属木,与肝相表里,肝为脏属阴木,胆为腑属阳木。胆贮藏排泄胆汁,主决断,调节脏腑气。 (一)胆的解剖形态 1.胆的解剖位置:胆与肝相连,附于肝之短叶间,肝与胆又有经脉相互络属。 2.胆的形态结构:胆是中空的囊状器官,胆内贮藏的胆汁,是一种精纯、清净、味苦而呈黄绿色的精汁·。所以胆有“中精之腑”(《灵枢·本脏》),“清净 ...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 第四节 形体-脉 在中医学中,脉有多种含义,一指脉管,又称血脉、血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夫脉者,血之府也”(《灵枢·决气》),属五体范畴。二指脉象、脉搏。所谓“按其脉,知其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属四诊范畴。三指诊脉法,属切诊、脉诊范畴。四指疾病名称,属五不女之一,即螺、纹、鼓、角、脉中之脉。 1.解剖形态: 在五体中,脉即脉管,又称血脉、血府,主要指血管,为气血 ...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 第三节 奇恒之府-髓 二、髓 髓是骨腔中的一种膏样物质,为脑髓、脊髓和骨髓的合称。髓由先天之精所化生,由后天之精所充养,有养脑,充骨,化血之功。 (一)髓的解剖形态 髓,是骨腔中一种膏样物质。髓因其在人体的分布部位不同,又有名称之异。髓有骨髓、脊髓和脑髓之分。髓藏于一般骨者为骨髓。藏于脊椎管内者为脊髓,脊髓经项后复骨(指第6颈椎以上的椎骨)下之骨孔,上通于脑。汇藏于脑的髓称 ...
十二经脉 三、足阳明胃经(共45穴) 1.经脉循行:起于鼻翼两侧(迎香)上行到鼻根部与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鼻外侧进入上齿龈内,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承浆处,再向后沿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上关,沿发际,到达前额(前庭)。 面部支脉: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过膈,属于胃,联络脾脏。 缺盘部直行的脉:经乳头,向下挟剂旁,进入少腹两侧气冲; 胃下口 ...
第三节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进行归纳,借以推究病机,判断病变的部位、性质、正邪盛衰情况的一种辩证方法,是临床各科的诊断基础,是辨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脏腑辨证,包括脏病辨证、腑病辨证及脏腑兼病辨证。其中脏病辨证是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由于临床上单纯的腑病较为少见,多与一定的脏病有关,故将腑病编人相关病中进行讨论。脏腑的病变复杂,证候多种多样,本节仅介绍临 ...
第四节 阴阳 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在诊断上,可根据临床上证候表现的病理性质,将一切疾病分为阴阳两个主要方面。阴阳,实际上是八纲的总纲,它可概括其他六个方面的内容,即表、热、实属阳;里、寒、虚属阴。故有人称八纲为“二纲六要”。 在临床上,由于表里寒热虚实之间有时是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的,不能截然划分。因此,阴证和阳证之间有时也不是截然分开的,往往出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复杂证候。如上面几节所说的表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