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中医入门 订阅该标签的文章

中医二羊总结的学习入门方法及心得体会

  •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奇穴 三、背部穴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奇穴 三、背部穴

    奇穴 三、背部穴   (1) 定喘 Dìngchuǎn [定位] 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解剖] 在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头夹肌、头半棘肌中,穴区浅层有颈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颈神经后支的肌支、副神经和颈横动脉、颈深动脉分布。 [主治] ①哮喘、咳嗽;②肩背痛、落枕。 [操作] 直刺0.5~0.8寸;可灸。   (2) 夹脊 Jiájǐ [定位] 在 ...

    阅读全文

  • 《中医诊断学》第五章诊断与病案 第二节 病案

    《中医诊断学》第五章诊断与病案 第二节 病案

    第二节 病案 病案,古称“诊籍”、“脉案”和“医案”,近又发展成“病历”,是医生诊治疾病经过的实录。它要求把病人的详细病情,既往病史和家属病史,以及诊断治疗过程,病的结果等都一一如实记录下来。它不仅是复诊和转诊或病案讨论的资料,也是疾病统计和临床研究的重要资料。另外,在发生法律纠纷时,还能作为原始记录,为法律提供重要依据。 准确、系统、全面,是书写病案的基本要求。准确地记录病人的异常感觉和表现,系 ...

    阅读全文

  • 《中药学》教材

    《中药学》教材

    中医教材–《中药学》 总论 第一章 中草药的采集与炮制 第二章 中草药的性能 第三章 中草药的应用 各论 第一章 解表药 第二章 清热药 第三章 泻下药 第四章 利水渗湿药 第五章 化湿药 第六章 祛风湿药 第七章 理气药 第八章 活血祛瘀药 第九章 止血药 第十章 消食药 第十一章 驱虫药 第十二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三章 祛寒药 第十四章 开窍药 第十五章 平肝息风药 第十六章 安神药 第十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一节 五脏-脾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一节 五脏-脾

    三、脾 脾位于腹腔上部,膈膜之下,与胃以膜相连,“形如犬舌,状如鸡冠”,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主运化、统血,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百骸皆赖脾以濡养,故有后天之本之称。在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脾与四时之长夏相应。 (一)脾的解剖形态 1.脾的解剖位置:位于腹腔上部,膈膜下面,在左季胁的深部,附于胃的背侧左上方,“脾与胃以膜相连”(《素问·太阴阳明论》)。 2.脾的形态结构: ...

    阅读全文

  • 第六章 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 五、呕吐(附:呃逆)

    第六章 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 五、呕吐(附:呃逆)

    五、呕吐(附:呃逆) 主证:寒客胃脘、时吐清水或稀涎、进食则吐、苔白脉迟、喜暖畏寒、或大便溏薄。热蕴则为多食即吐、呕吐酸苦热臭、口渴、喜寒恶热、便秘脉数苔黄、痰饮蓄,多见胸痞眩晕、呕吐痰涎、或见心悸、苔白脉滑。宿食不消,则见脘腹胀满或疼痛、食入更甚、暧气食臭、便秘矢气、苔厚腻脉滑实。肝气横逆,多见胁痛呕酸、脉弦。胃气虚弱,则呕吐时作。食不甘味,纳少,便溏、神疲、脉弱、苔薄腻。 治法:取足阳明经穴为 ...

    阅读全文

  •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十、手少阳三焦经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十、手少阳三焦经

    十二经脉 十、手少阳三焦经(共23穴) 1.经脉循行: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上行于第四、五掌骨间,沿腕背、出于前臂外侧尺桡骨之间,经肘尖沿上臂外侧达肩部,交大椎,再向前入缺盆部,分布于胸中,络心包,过膈,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 胸中支脉:从胸向上出于缺盆部,上走项部,沿耳后直上至额角,再下行经面颊部至目眶下。 耳部支脉:从耳后入耳中耳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到目外眦,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2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四节 官窍-二阴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四节 官窍-二阴

    (六)前阴 前阴,又称下阴,指男女外生殖器(外生殖器,又名阴器)及尿道的总称。前阴与排尿和生殖有关。 1.解剖形态: 男性的前阴,即男性外生殖器,包括阴囊(内有睾丸、副睾和精索等)和阴茎(简称茎,又名玉茎、茎物、阳物、阳事、溺茎)。女性外生殖器,称为女阴、子户(包括阴道等):阴道名为廷孔、庭孔、阴户,阴道外口称为阴门(也称阴户)。女性的前阴包括阴道和尿道: 2.生理功能: 前阴具有排尿和生殖功能。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一节 五脏-心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一节 五脏-心

    第一节 五脏 心、肺、脾、肝、肾称为五脏,加上心包络又称六脏。但习惯上把心包络附属于心,称五脏即概括了心包络。五脏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共同生理功能,同时又各有专司,且与躯体官窍有着特殊的联系,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特殊系统。其中,心的生理功能起着主宰作用。   一、心(附:心包络) 心位于胸腔偏左,膈膜之上,肺之下,圆而下尖,形如莲蕊,外有心包卫护。心与小肠、脉、面、舌等构成心系统。心,在 ...

    阅读全文

  • 二羊问答:学中医应该从哪里开始?怎么学?

    二羊问答:学中医应该从哪里开始?怎么学?

    中医二羊问答时间,回到一个业余爱好者们经常提到的一个问题,中医如何入门,从哪里开始学? 我是一名临床中医,学中医已经有十余年,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 要学中医首先的搞清楚自己的目的? 1.只是一般业余爱好,养生保健? 2.还是系统学习诊病看病? 学习目的不一样,要学习内容自然不一样。 就第一种来说,目前市面上有许多的中医畅销书,这些书都比较普及,入门,好懂。这个仅仅是针对普通的业余爱好者而已。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 第二节 气-分类

    《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 第二节 气-分类

    五、气的分类 《内经》以降,历代医家多宗“气本一元”之说。如喻昌认为“气有外气,天地之气也;有内气,人身之元气也。气失其和则为邪气,气得其和则为正气,亦为真气。但真气所在,其义有三,曰上、中、下也。上者,所受于天,以通呼吸者也;中者,生于水谷,以养营卫也;下者,气化于精,藏于命门;……人之所赖,惟此气耳”(《医门法律·先哲格言》)。“身形之中,有营气,有卫气,有宗气,有脏腑之气,有经络之气,各为区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