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针灸-阴经之井荣俞经合

倪海厦针灸-阴经之井荣俞经合(2-02:11:59) 肺经有十一个穴道,我们会一个一个介绍,起于中府,终于少商。第一堂课就谈过了,只要是阴经,从手肘以下、膝盖以下,是从井穴开始,就属木(井)火(荣)土(俞)金(经) 水(合),这是相对的。诸位有这个概念以后,就不用去背它,阴经都是这样子。手肘以下才有井荣俞经合,手肘以上没有。 这条经是多气少血,流注的时间是寅时,就是早上的三点到五点在 ...
倪海厦针灸-阴经之井荣俞经合(2-02:11:59) 肺经有十一个穴道,我们会一个一个介绍,起于中府,终于少商。第一堂课就谈过了,只要是阴经,从手肘以下、膝盖以下,是从井穴开始,就属木(井)火(荣)土(俞)金(经) 水(合),这是相对的。诸位有这个概念以后,就不用去背它,阴经都是这样子。手肘以下才有井荣俞经合,手肘以上没有。 这条经是多气少血,流注的时间是寅时,就是早上的三点到五点在 ...
倪海厦针灸-五脏逼毒法(2-02:04:02) 古书我读过,从功夫找到答案,我们有五脏逼毒法,我会一个脏一个脏教各位。我们怎么把病毒逼掉?逼毒我们有一个代号,我画给你们看,这个商声呢,叫呬,这个呬怎么发声,我画给你看。这是剖面图,这是上唇,这是下唇,这是上牙,这是下牙,我们留个口,两个牙闭起来、舌头顶到这个齿间,嘴巴开一点,从两边拉开来。 那你这样子时,要有动作配合。为什么要有动作配 ...
黄帝内经原文-素问·太阴阳明论 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 岐伯对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 帝曰:愿闻其异状也。 岐伯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府,阴受之,则入五藏。入六府,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藏,则(月真)满闭塞 ...
黄帝内经原文-素问·通评虚实论 黄帝问曰:何谓虚实? 岐伯对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帝曰:虚实何如? 岐伯曰:气虚者肺虚也,气逆者足寒也,非其时则生,当其时则死。余藏皆如此。 帝曰:何谓重实? 岐伯曰:所谓重实者,言大热病,气热脉满,是谓重实。 帝曰:经络俱实何如?何以治之? 岐伯曰:经络皆实,是寸脉急而尺缓也,皆当治之,故曰滑则从,涩则逆也。夫虚实者,皆从其物类始,故五藏骨肉滑利,可以 ...
黄帝内经原文-素问·离合真邪论 黄帝问曰:余闻九针九篇,夫子乃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篇,余尽通其意矣。经言气之盛衰,左右顷移,以上调下,以左调右,有余不足,补泻于荥输,余知之矣。此皆荣卫之顷移,虚实之所生,非邪气从外入于经也。余愿闻邪气之在经也,其病人何如?取之奈何? 岐伯对曰:夫圣人之起度数,必应于天地,故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暑地热,则经 ...
黄帝内经原文-素问·八正神明论 黄帝问曰:用针之服,必有法则焉,今何法何则? 岐伯对曰:法天则地,合以天光。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是以天寒 ...
数(阳) 数脉:一息六至(《脉经》)。脉流薄疾(《素问》)。 原注:数为阴不胜阳,故脉来太过焉。浮、沉、迟、数,脉之纲领。《素问》《脉经》皆为正脉。《脉诀》立七表、八里,而遗数脉,止歌于心脏,其妄甚矣。 注释:一呼一吸时间内,脉搏跳动六次,快速急疾的脉象。又比缓脉少快而无力的脉象,为虚数;大致1分钟79--75次之间;数脉1分钟约80次以上,一般在90次左右。健康人脉象冷天72--74次左右,热天 ...
李时珍频湖脉学(脉决)迟(阴)脉 迟脉:一息三至,去来极慢(《脉经》)。 原注:迟为阳不胜阴,故脉来不及。《脉谈》言:重手乃得,是有沉无浮。一息三至,甚为易见。而曰隐隐、曰状且难,是涩脉矣,其谬可知。 注释:脉搏在一呼一吸时间内,跳动三次的脉象,或者少于三次的脉象,统称为迟脉。大致1分钟58--65次之间。一般60--72次左右. 体状诗: 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 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 ...
频湖脉学--沉(阴)脉 沉脉:重手按至筋骨乃得(《脉经》)。如绵裹砂,内刚外柔(杨氏)。如石投水,必极其底。 原注:沉脉法地,有渊泉在下之象,在卦为坎,在时为冬,在人为肾。又谓之石,亦曰营。太过则如弹石,按之益坚,病在外也。不及则气来虚微,去如数者,病在中也。《脉诀》言缓度三关,状如烂绵者,非也。沉有缓数及各部之沉,烂绵乃弱脉,非沉也。 注释:重浊在下,用力按压至肉上骨下,内刚外柔。一切在下之脉的 ...
1.浮(阳)脉 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脉经》)。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聂聂(轻泛貌),如循榆荚(《素问》),如水漂木,(崔氏),如捻葱叶(黎氏)。 原注:浮脉法天,有轻清在上之象,在卦为干,在时为秋,在人为肺,又谓之毛。太过则中坚旁,虚,如循鸡羽,病在外也。不及则气来毛微,病在中也。《脉诀》言,寻之如太过,乃浮兼洪紧之象,非浮脉也。 注释:轻轻在上,如按水上漂木。轻手摸脉,顶指有力,重手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