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中医入门 订阅该标签的文章

中医二羊总结的学习入门方法及心得体会

  • 关于古文献中的“中医”及内涵

    关于古文献中的“中医”及内涵

    在古代文献中,其实也有“中医”的记载。其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其云:“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 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这段话里面,关于中字的读音,有很多不同意见。有的说这里读“四声”,有的认为是读“一声”。个人倾向于读“一声”解释为中等。 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用热的方法来治疗热证,用寒的方法来治疗寒证,不仔细考察疾病外在的表现,这是医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六节之水液代谢与五脏调节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六节之水液代谢与五脏调节

    五、水液代谢与五脏调节 (一)水液代谢的过程 水液代谢,是指水液的生成、输布以及水液被人体利用后的剩余水分和代谢废物的排泄的过程,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理过程。水液来源于饮食,是通过胃、脾以及大小肠等消化吸收而生成。水液的代谢过程,则是以脾、肺、肾三脏为中心完成的。故曰:“脾土主运行,肺金主气化,肾水主五液。凡五气所化之液,悉属于肾;五液所化之气,悉属于肺;转输之脏,以制水生金者,悉属于脾”(《医宗 ...

    阅读全文

  • 拨开迷雾浮华,我努力寻找并守望着中医的根

    拨开迷雾浮华,我努力寻找并守望着中医的根

    题记:小白逼死“小中医”,二羊被逼写了这些话。 ? 这个还得从中医学习群开始。我本来建立一个学习中医的QQ群,以前人少,大家互相探讨学习,病案分享等,学习氛围很好。但是现在人多了,闲聊的也多了,问病的也更多了。这世界上本来没有那么多中医教授,网诊问病的人多了就多了很多教授。 ? 于是,学习群几乎变问病群。学生群几乎变教授群。专家教授变多了,学生少。有意思吧,大家都患了一个病! 什么病? 韩愈说:“ ...

    阅读全文

  • 第六章 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 二十一、坐骨神经痛

    第六章 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 二十一、坐骨神经痛

    二十一、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指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可由多种病因引起。 1.主证:一侧腰腿部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主要是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或外侧及足部发生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行动时加重。直腿抬离试验阳性。 2.治法;取足太阳和足少阳胆经穴为主。一般均用泻法,亦可配合灸治或拔罐。 3.处方:肾俞、大肠俞、腰3-5、夹脊、秩边、环跳、殷门、委中、承山、阳陵泉、绝骨。  

    阅读全文

  • 《中医诊断学》第二章四诊 第一节望诊-排出物、小孩

    《中医诊断学》第二章四诊 第一节望诊-排出物、小孩

    四、望排出物 望排出物是观察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如痰涎、呕吐物、二便、涕唾、汗、泪、带下等。这里重点介绍痰涎、呕吐和二便的望诊,审察其色、质、形、量等变化,以了解有关脏腑的病变及邪气性质。一般排出物色泽清白,质地稀,多为寒证、虚证;色泽黄赤,质地粘稠,形态秽浊不洁,多属热证、实证;如色泽发黑,挟有块物者,多为瘀证。 (-)望痰涎 痰涎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的病理产物,其形成主要与脾肺两脏功能失常关系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附】五运六气 第一节之五运

    《中医基础理论》【附】五运六气 第一节之五运

    三、五运 五运,即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的统称。运者,轮转运动,循环不已之谓。故曰:“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素问·天元纪大论》)。五运又有大运(中运)、主运、客运之分,它们的变化都是以当年纪年的天干及其阴阳属性为准则的。 (一)大运 大运又称“中运”,是主管每年全年的岁运,又称岁运。大运可以用来说明全年的气候变化,同时它又是推算客运的基础。 1.大运推算法 天干化五运,每两干统一运。 ...

    阅读全文

  • 第六章 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 八、便秘

    第六章 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 八、便秘

    八、便秘 粪便常在肠内滞留二天以上,粪质坚硬,排便时艰涩难下者,称为便秘。分实秘、虚秘。 1.主证 实秘:便次减少,常须三、五日量次或更长时间。便则努争,坚涩难下。如属热邪壅结,则身热、烦渴、口臭、喜凉、脉滑实、苔黄燥;气机郁滞者,每见胁腹胀满或疼痛、噫气频作、纳食减少、脉弦、苔薄腻。 虚秘:属气血虚弱者,则见面色唇甲光白无华、头眩心悸、神疲气怯、舌淡苔薄、脉虚细等。如阴寒凝结,可有腹冷痛、喜热畏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四节 官窍-鼻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四节 官窍-鼻

    (二)鼻 鼻,又名明堂,为肺之窍,是呼吸清浊之气出入的门户。鼻与嗅觉有关,也是外邪入侵之门户。 1.解剖形态: 鼻,隆起面部中央,上端狭窄,突于两眶之间,连于额部,名为颓(即鼻根),又名山根、下极、王宫。前下端尖部高处,名为鼻准,又名准头、面王、鼻尖。鼻准两旁隆起部分,名为鼻翼。鼻之下部有两孑L,名为鼻孔。鼻孔内有鼻毛(又名鼻须),鼻孔深处称为鼻隧。颊以下至鼻准,有鼻柱骨突起,名为鼻梁,又称鼻茎、 ...

    阅读全文

  • 中医资料那么多,新手到底怎么入门才能学好?

    中医资料那么多,新手到底怎么入门才能学好?

    现代人,中医资料多了,学习机会多了,反而不好!这样困惑的人很多! 一大早一位盆友这样咨询我⬇️ “杨老师早上好,我是搞针灸的,受这次疫情影响想学习开草药,但我毫无基础,甚至还没好好读过伤寒论,现在在网上找了一大推资料课,有郝万山,刘希术,刘渡舟,谭杰中,倪海厦,肖相如,还有很多名家的课,但我脑容量不够,光名字就看的我眼花缭乱,何况内容,求老师指点经方学习顺序, 我平时要 ...

    阅读全文

  •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奇经八脉 三、冲脉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奇经八脉 三、冲脉

    奇经八脉 三、冲脉 1.经脉循行: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上行于脊柱之内,其外行者经气冲与足少阴经交会,沿着腹部两侧,上达咽喉,环绕口唇。 2.主要病候:腹部气逆而拘急。 3.交会腧穴:会阴、阴交(任脉)、气冲(足阳明经)、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盲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足少阴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