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中医入门 订阅该标签的文章

中医二羊总结的学习入门方法及心得体会

  • 《中医诊断学》第二章四诊 第一节望诊-排出物、小孩

    《中医诊断学》第二章四诊 第一节望诊-排出物、小孩

    四、望排出物 望排出物是观察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如痰涎、呕吐物、二便、涕唾、汗、泪、带下等。这里重点介绍痰涎、呕吐和二便的望诊,审察其色、质、形、量等变化,以了解有关脏腑的病变及邪气性质。一般排出物色泽清白,质地稀,多为寒证、虚证;色泽黄赤,质地粘稠,形态秽浊不洁,多属热证、实证;如色泽发黑,挟有块物者,多为瘀证。 (-)望痰涎 痰涎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的病理产物,其形成主要与脾肺两脏功能失常关系 ...

    阅读全文

  • 《中医诊断学》第四章辩证 第七节 三焦辩证

    《中医诊断学》第四章辩证 第七节 三焦辩证

    第七节 三焦辩证 三焦辨证,是外感温热病辨证纲领之一,为清代医家吴鞠通所倡导。它是根据《内经》关于三焦所属部位的概念,大体将人体躯干所隶属的脏器,划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从咽喉至胸隔属上焦;脘腹属中焦;下腹及二阴属下焦,并在《伤寒论》六经分证和叶天士卫气营血分证的基础上,结合温病的传变规律特点而总结出来的。 一、三焦病证的分类 三焦所属脏腑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标志着温病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上焦 ...

    阅读全文

  • 第六章 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 二十、面瘫

    第六章 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 二十、面瘫

    二十、面瘫 即面神经麻痹。临床以周围性面瘫为多见。 1.主证:起病突然,每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作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露晴流泪、额纹消失、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少数病人初起时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严重者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 2.治疗:以手足阳明经为主,手足少阳、太阳经为辅,采取局部取穴与循经远取相结合的方法。近取诸穴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附】五运六气 第三节 运气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发病、防病

    《中医基础理论》【附】五运六气 第三节 运气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发病、防病

    第三节 运气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 在中医学上,运气学说主要是用来推测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作为临床诊断和防治疾病时的参考。 一、运气与生理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动态变化着的整体。中医学认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经历着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规律,它对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均有一定的影响。运气运行所形成的正常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命活动,一刻也不能脱离自然 ...

    阅读全文

  • 第四章 刺灸法 三、空位注射疗法

    第四章 刺灸法 三、空位注射疗法

    三、空位注射疗法 穴位注射,是在穴位中进行药物注射,通过针刺和药液对穴位的刺激及药理作用,从而调整机体功能,改善病理状态的一种治疗方法。 (一)常用药物 根据病情需要,选用各种供肌肉注射的中西药物。常用的有5-10%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抗菌素、维生素B1、B12、阿托品、0.5-1%普鲁卡因、各种组织液及当归、川芎、板兰根等多种中药注射液。 (二)操作方法 根据注射部位的具体情况和药量的不同,选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二节 六腑-胃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二节 六腑-胃

    二、胃 胃是腹腔中容纳食物的器官。其外形屈曲,上连食道,下通小肠。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精微之仓、气血之海,胃以通降为顺,与脾相表里,脾胃常合称为后天之本。胃与脾同居中土,但胃为燥土属阳,脾为湿土属阴。 (一)胃的解剖形态 1.胃的解剖位置:胃位于膈下,腹腔上部,上接食道,下通小肠。胃腔称为胃脘,分上、中、下三部:胃的上部为上脘,包括贲门;下部为下脘,包括幽门;上下脘之间名为中脘。贲门上接食道,幽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二节 六腑-小肠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二节 六腑-小肠

    三、小肠 小肠居腹中,上接幽门,与胃相通,下连大肠,包括回肠、空肠、十二指肠。主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与心相表里,属火属阳。 (一)小肠的解剖形态 1.小肠的解剖位置:小肠位于腹中,上端与胃相接处为幽门,与胃相通,下端与大肠相接为阑门,与大肠相连,是进一步消化饮食的器官。小肠与心之间有经络相通,二者互相络属,故小肠与心相为表里。 2.小肠形态结构:小肠呈纡曲回环迭积之状,是一个中空的管状器官。“小肠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 经络 第三节 奇经八脉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 经络 第三节 奇经八脉

    第三节 奇经八脉   一、奇经八脉的概念和生理特点 (一)奇经八脉的概念 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的八条经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挢脉、阳骄脉、阴维脉、阳维脉。奇者,异也。因其异于十二正经,故称“奇经”。它们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 (二)奇经八脉的生理特点 奇经八脉的生理特点有三:①奇经八脉与脏腑无直接络属关系。②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四节 官窍-二阴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四节 官窍-二阴

    (六)前阴 前阴,又称下阴,指男女外生殖器(外生殖器,又名阴器)及尿道的总称。前阴与排尿和生殖有关。 1.解剖形态: 男性的前阴,即男性外生殖器,包括阴囊(内有睾丸、副睾和精索等)和阴茎(简称茎,又名玉茎、茎物、阳物、阳事、溺茎)。女性外生殖器,称为女阴、子户(包括阴道等):阴道名为廷孔、庭孔、阴户,阴道外口称为阴门(也称阴户)。女性的前阴包括阴道和尿道: 2.生理功能: 前阴具有排尿和生殖功能。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二节 六腑-膀胱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二节 六腑-膀胱

    五、膀胱 膀胱又称净腑、水府、玉海、脬、尿胞。位于下腹部,在脏腑中,居最下处。主贮存尿液及排泄尿液,与肾相表里,在五行属水,其阴阳属性为阳。 (一)膀胱的解剖形态 1.膀胱的解剖位置:位于下腹部,居肾之下,大肠之前。在脏腑中,居于最下处。 2.膀胱的形态结构:膀胱,为中空囊状器官。其上有输尿管,与肾脏相通,其下有尿道,开口于前阴,称为溺窍。 (二)膀胱的生理功能 1.贮存尿液:在人体津液代谢过程中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