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一节 五脏-肝
四、肝 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下而偏左。与胆、目、筋、爪等构成肝系统。主疏泄、藏喜条达而恶抑郁,体阴用阳。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肝与四时之春相应: (一)肝的解剖形态 1.肝的解剖位置: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下而稍偏左。“肝居膈下上着脊之九椎下”(《医宗必读·改正内景脏腑图》),“肝之为脏……其脏在右胁右肾之前,并胃贯脊之第九椎”(《十四经发挥》)。说明中医学已正确地认识到了肝脏的部位是 ...
四、肝 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下而偏左。与胆、目、筋、爪等构成肝系统。主疏泄、藏喜条达而恶抑郁,体阴用阳。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肝与四时之春相应: (一)肝的解剖形态 1.肝的解剖位置: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下而稍偏左。“肝居膈下上着脊之九椎下”(《医宗必读·改正内景脏腑图》),“肝之为脏……其脏在右胁右肾之前,并胃贯脊之第九椎”(《十四经发挥》)。说明中医学已正确地认识到了肝脏的部位是 ...
阳气的功能 阳气温养人体,这个养的作用到底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呢?这就涉及阳气对人体另外两个重要的作用,即中医所说的“气化”和“推动”作用,阳气的气化作用,就简单的说就是“阳气有使物质发生变化的功能”,在自然界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在太阳光热的作用下,地上的水就被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聚在一起,形成云,最后又可以变成雨下下来。在我们人体,阳气的气化作用与之类似,用现代的东西来看,新陈代谢是比较直观的一方面体 ...
JT叔叔中医基础理论五行浅浅说 ◇五行神(唐.《兼明书》): 木神曰勾芒,火神曰祝融,土神曰后土,金神曰蓐收,水神曰玄冥。土神独称后者,后,君也,位居中,统领四行,故称君也。 唐代的《兼明书》称五行之神:木神叫勾芒,火神叫祝融,土神叫后土,金神叫蓐收,水神叫玄冥。它说土神叫「后」是因为后即是君,居于正中。天是国王,地是皇后;国王走,王后就跟在后面,后就有「慢吞吞」的意思啦。这些名称,我们只要留一个 ...
三、脾 脾位于腹腔上部,膈膜之下,与胃以膜相连,“形如犬舌,状如鸡冠”,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主运化、统血,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百骸皆赖脾以濡养,故有后天之本之称。在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脾与四时之长夏相应。 (一)脾的解剖形态 1.脾的解剖位置:位于腹腔上部,膈膜下面,在左季胁的深部,附于胃的背侧左上方,“脾与胃以膜相连”(《素问·太阴阳明论》)。 2.脾的形态结构: ...
(一)舌 舌内应于心,司味觉,与吞咽、发音有密切关系。舌象(舌质和舌苔)是望诊的重要内容。 1.解剖形态: 舌位于口腔底部,·舌之根部称为舌本、舌根;舌之中部谓之舌中;舌之尖部为舌尖;舌之两侧称为舌旁。舌之肌肉脉络组织称为舌体、舌质。舌分上下两面,上面称为舌背、舌面,其上有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附着在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称为舌苔,又名舌垢。舌的下面称为舌底、舌腹,舌的下面正中有一粘膜皱襞为舌 ...
一、脑 脑,又名髓海、头髓。在气功学上,脑又称泥丸、昆仑、天谷。脑深藏于头部,位于人体最上部,其外为头面,内为脑髓,是精髓和神明高度汇集之处,为元神之府。 (一)脑的解剖形态 脑,位居颅腔之中,上至颅囟,下至风府(督脉的一个穴位,位于颈椎第1椎体上部),位于人体最上部。风府以下,脊椎骨内之髓称为脊髓。脊髓经项复骨(即第6颈椎以上的椎骨)下之髓孔上通于脑,合称脑髓。脑与颅骨合之谓之头,即头为头颅与头 ...
一、神志活动 (一)神志的内容 神志,又称神明、精神。志为情志,亦属于神的范畴。中医学根据天人相应,形神统一的观点,认为神的含义有三:其一,泛指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包括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其二,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其三,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志、感觉、动作等生理活动,为人类生命活动的最高级形式,即中医学中狭义的神。人的神志活动主要包括五神(即神、魂、魄、意、志)和五志(即喜、怒、思、忧、恐)两个 ...
四、消化吸收与五脏调节 (一)消化吸收的过程 人以水谷为本,人体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摄取饮食营养,以维持各组织器官正常的生理活动。水谷精微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要素之一,也是化生气血阴阳的物质基础。 消化吸收是饮食物代谢过程中的两个主要环节。消化,是指饮食物通过消化器官的运动和消化液的作用,被分别成清者和浊者的过程。即人将摄人的饮食物转变为可以吸收利用的水谷精微的过程。清者,指水谷精微;浊者, ...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即五脏之间的关系。“五脏之气,皆相贯通”(《侣山堂类辨》)。心、肺、脾、肝、肾五脏各具不同的生理功能和特有的病理变化,但脏与脏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密切联系着的:脏与脏之间的关系不单是表现在形态结构方面,更重要的是它们彼此之间在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上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因而形成了脏与脏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 五脏之间的这种互相联系和具有内在规律的认识是 ...
二、气的生成 人体之气,就生命形成而论,“生之来谓之精”,有了精才能形成不断发生升降出入的气化作用的机体,则精在气先,气由精化。其中,先天之精可化为先天之气;后天之精所化之气与肺吸人的自然界的清气相合而为后天之气。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相合而为人体一身之气。 人体的气,源于先天之精气和后天摄取的水谷精气与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肺、脾胃和肾等脏腑生理活动作用而生成。 (一)气的来源 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