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针灸 订阅该标签的文章

以下是与标签“针灸”相关联的文章
  • 痔疮便血怎么治?这个穴位特效

    痔疮便血怎么治?这个穴位特效

    痔疮出血说不是大问题也是很麻烦的事,那痔疮便血怎么办呢?治疗痔疮的方法除了外用药膏,中医针灸这两个穴位有奇效。 二白穴 有桡动,静脉和骨间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正中神经和桡神经。   二白穴怎么找 1、定位: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4寸,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一侧二穴。 2、取穴:二白穴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4寸,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一侧2穴。手掌向上,微握拳,稍用力,可见前臂 ...

    阅读全文

  • 针灸大师-彭静山针灸秘传十八绝招

    针灸大师-彭静山针灸秘传十八绝招

    摘要:彭静山(1909~2003),著名针灸临床家。15岁学医,师承出身,22岁时开业行医,临证近70年,精通内、外、妇、儿、针灸,提倡针药并用,临床经验丰富。60年代,彭静山先生因遭受迫害而失去听力,在此后的临床实践中听诊受挫,他克服重重困难,突破望诊极限,根据《黄帝内经》“观眼察病”和《证治准绳》对眼的脏腑划分理论,于1970年代创眼针疗法。本文为流传于世的彭先生针灸十八秘法,供针灸专业人士学 ...

    阅读全文

  • 烧山火透天凉名家手法(大全)

    烧山火透天凉名家手法(大全)

    黄帝问曰: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岐伯对曰: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 ——《素问·小针解篇》 一曰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凡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 二曰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皆细细搓之,去病准绳。 ——《金针赋》 烧山火: 操作方法: 将所刺腧穴的深度分作 ...

    阅读全文

  • 第六章 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 十一、遗精

    第六章 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  十一、遗精

    十一、遗精 可分梦遗和滑精。凡有梦而遗精者名梦遗;无梦而精自滑出的为滑精。 1.主证:梦遗每在睡梦中发生遗泄、睡眠不安、阳事易举。如久遗而又频繁者,可有头晕、精神不振、耳鸣腰酸等证。滑精则不拘昼夜,动念则常有精液滑出,形体瘦弱,脉细软,甚至心悸、阳萎等。 2.治法:梦遗以交通心肾为主,针用平补平泻法;滑精以补肾为主,针用补法或针灸并用。 3.处方:关元、大赫、志室。 梦遗加心俞、神门、内关;滑精加 ...

    阅读全文

  • 针门何在

    针门何在

    准备开始学针啦! 洗了一下手,我正襟危坐在《黄帝内经》面前。可是没有多长时间我就开始有点顶不住了,这书也太难读懂了!要不是当年听过梁某人和徐文兵老师做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我永远不敢想象自己会去啃这几千年老馒头一样的书!听过好几遍《重新发现中医太美》了,我问自己是不是可以偷懒跳过《素问》?听说针灸的主要环节在《灵枢》嘛。 可是翻开《灵枢》,“九针十二原”、“经别”、“寿夭刚柔篇”、“经水”... ...

    阅读全文

  • 第六章 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 十二、阳痿

    第六章 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 十二、阳痿

    十二、阳痿 1.主证:阴茎痿软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常伴头晕目眩、面色晄白、神疲腰膝酸软、脉细弱等证。 2.治法:以补肾气为主,针用补法或针灸并用。 3.处方:肾俞、命门、三阳交、关元。 [附注]本病多属功能性,因此在治疗时可加强作思想工作,治疗时停止房事。

    阅读全文

  • 十七、左长波:针灸取巧前提:如何顺势而为?

    十七、左长波:针灸取巧前提:如何顺势而为?

    十七、取巧前提:如何顺势而为? 我非常喜欢找取巧的活干,但是取巧有一个前提,你如何去顺势而为。你要找到里面的技巧所在,你要把生命的周期性,生命的规律性,完全研究透了,你在这个最关键的时机点上,轻轻地推动一把,我们医生就可以省事了。 一刹那的呼吸 我刚刚讲了,一年的,一个月的,一天的,在这个呼吸的漫长过程当中,我说的这个漫长是加引号的,当你很深地进入这个呼吸的周期的时候,这个呼吸是很漫长的。 你研究 ...

    阅读全文

  • 第六章 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 五、呕吐(附:呃逆)

    第六章 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 五、呕吐(附:呃逆)

    五、呕吐(附:呃逆) 主证:寒客胃脘、时吐清水或稀涎、进食则吐、苔白脉迟、喜暖畏寒、或大便溏薄。热蕴则为多食即吐、呕吐酸苦热臭、口渴、喜寒恶热、便秘脉数苔黄、痰饮蓄,多见胸痞眩晕、呕吐痰涎、或见心悸、苔白脉滑。宿食不消,则见脘腹胀满或疼痛、食入更甚、暧气食臭、便秘矢气、苔厚腻脉滑实。肝气横逆,多见胁痛呕酸、脉弦。胃气虚弱,则呕吐时作。食不甘味,纳少,便溏、神疲、脉弱、苔薄腻。 治法:取足阳明经穴为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