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中医入门 订阅该标签的文章

中医二羊总结的学习入门方法及心得体会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二节 六腑-三焦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二节 六腑-三焦

    六、三焦 三焦,是脏象学说中的一个特有名称。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一,属脏腑中最大的腑,又称外腑、孤脏。主升降诸气和通行水液,在五行属火,其阴阳属性为阳。 (一)三焦的解剖形态 对三焦解剖形态的认识,历史上有“有名无形”和“有名有形”之争。即使是有形论者,对三焦实质的争论,至今尚无统一看法。但对三焦生理功能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致的。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一般认为它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一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二节 六腑-膀胱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二节 六腑-膀胱

    五、膀胱 膀胱又称净腑、水府、玉海、脬、尿胞。位于下腹部,在脏腑中,居最下处。主贮存尿液及排泄尿液,与肾相表里,在五行属水,其阴阳属性为阳。 (一)膀胱的解剖形态 1.膀胱的解剖位置:位于下腹部,居肾之下,大肠之前。在脏腑中,居于最下处。 2.膀胱的形态结构:膀胱,为中空囊状器官。其上有输尿管,与肾脏相通,其下有尿道,开口于前阴,称为溺窍。 (二)膀胱的生理功能 1.贮存尿液:在人体津液代谢过程中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二节 六腑-大肠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二节 六腑-大肠

    四、大肠 大肠居腹中,其上口在阑门处接小肠,其下端紧接肛门,包括结肠和直肠。主传化糟粕和吸收津液。属金、属阳。 (一)大肠的解剖形态 1.大肠的解剖位置:大肠亦位于腹腔之中,其上段称“回肠”(相当于解剖学的回肠和结肠上段);下段称“广肠”(包括乙状结肠和直肠)。其上口在阑门处与小肠相接,其下端紧接肛门(亦称“下极”、“魄门”)。大肠与肺有经脉相连相互络属,故互为表里。 2.大肠的形态结构:大肠是一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二节 六腑-小肠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二节 六腑-小肠

    三、小肠 小肠居腹中,上接幽门,与胃相通,下连大肠,包括回肠、空肠、十二指肠。主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与心相表里,属火属阳。 (一)小肠的解剖形态 1.小肠的解剖位置:小肠位于腹中,上端与胃相接处为幽门,与胃相通,下端与大肠相接为阑门,与大肠相连,是进一步消化饮食的器官。小肠与心之间有经络相通,二者互相络属,故小肠与心相为表里。 2.小肠形态结构:小肠呈纡曲回环迭积之状,是一个中空的管状器官。“小肠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二节 六腑-胃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二节 六腑-胃

    二、胃 胃是腹腔中容纳食物的器官。其外形屈曲,上连食道,下通小肠。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精微之仓、气血之海,胃以通降为顺,与脾相表里,脾胃常合称为后天之本。胃与脾同居中土,但胃为燥土属阳,脾为湿土属阴。 (一)胃的解剖形态 1.胃的解剖位置:胃位于膈下,腹腔上部,上接食道,下通小肠。胃腔称为胃脘,分上、中、下三部:胃的上部为上脘,包括贲门;下部为下脘,包括幽门;上下脘之间名为中脘。贲门上接食道,幽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二节 六腑-胆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二节 六腑-胆

    一、胆 胆居六腑之首,又隶属于奇恒之府,其形呈囊状,若悬瓠,附于肝之短叶间。胆属阳属木,与肝相表里,肝为脏属阴木,胆为腑属阳木。胆贮藏排泄胆汁,主决断,调节脏腑气。 (一)胆的解剖形态 1.胆的解剖位置:胆与肝相连,附于肝之短叶间,肝与胆又有经脉相互络属。 2.胆的形态结构:胆是中空的囊状器官,胆内贮藏的胆汁,是一种精纯、清净、味苦而呈黄绿色的精汁·。所以胆有“中精之腑”(《灵枢·本脏》),“清净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二节 六腑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二节 六腑

    第二节 六腑 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它们的共同生理功能是“传化物”,其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饮食物入口,通过食道入胃,经胃的腐熟,下传于小肠,经小肠的分清泌浊,其清者(精微、津液)由脾吸收,转输于肺,而布散全身,以供脏腑经络生命活动之需要;其浊者(糟粕)下达于大肠,经大肠的传导,形成大便排出体外;而废液则经肾之气化而形成尿液,渗入膀胱,排出体外。饮食物在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一节 五脏-肾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一节 五脏-肾

    五、肾(附:命门)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右微下,左微上,外形椭圆弯曲,状如豇豆。与膀胱、骨髓、脑、发、耳等构成肾系统。主藏精,主水液,主纳气,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在五行属水,为阴中之阳。在四时与冬季相应。 (一)肾的解剖形态 1.肾的解剖位置: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右微下,左微上。“肾两枚,附脊第十四椎”(《类证治裁·卷之首》)。 2.肾的形态结构:肾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一节 五脏-肝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一节 五脏-肝

    四、肝 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下而偏左。与胆、目、筋、爪等构成肝系统。主疏泄、藏喜条达而恶抑郁,体阴用阳。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肝与四时之春相应: (一)肝的解剖形态 1.肝的解剖位置: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下而稍偏左。“肝居膈下上着脊之九椎下”(《医宗必读·改正内景脏腑图》),“肝之为脏……其脏在右胁右肾之前,并胃贯脊之第九椎”(《十四经发挥》)。说明中医学已正确地认识到了肝脏的部位是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一节 五脏-脾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第一节 五脏-脾

    三、脾 脾位于腹腔上部,膈膜之下,与胃以膜相连,“形如犬舌,状如鸡冠”,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主运化、统血,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百骸皆赖脾以濡养,故有后天之本之称。在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脾与四时之长夏相应。 (一)脾的解剖形态 1.脾的解剖位置:位于腹腔上部,膈膜下面,在左季胁的深部,附于胃的背侧左上方,“脾与胃以膜相连”(《素问·太阴阳明论》)。 2.脾的形态结构: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