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二羊的中医世界!加微信:jmtcm100
  • “五邪”分别指的是什么

    “五邪”分别指的是什么

    “五邪”分别指的是什么? 灵枢·五邪第二十有记载 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欬动肩背。取之膺中外喻,背三节五脏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 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 ...

    阅读全文

  • 倪海厦-《黄帝内经》视频学习笔记-金匮真言论篇01

    倪海厦-《黄帝内经》视频学习笔记-金匮真言论篇01

    金匮真言论篇 五脏五色相生 相生为吉。逆为凶。脸色发青为肝病。青黑为痛,赤黄为热,白色为寒。肝病治疗后脸色变红,为吉象。如果治疗后色变黑,为错治,不好。如果是肾病,治疗后脸色变青为顺,脸色边白为逆症。   五色入五脏 在菜市场,绿色的蔬菜,青菜入肝;黄瓜为黄色,香菇黑色,番茄红色。。。 淡味入气分,气分行水,蔬菜水果类。味厚入血,肉类。 东方青色,春天人脸带微微青色为正常,见白色为不好。 ...

    阅读全文

  • 倪海厦-《黄帝内经》视频学习笔记-生气通天论03

    倪海厦-《黄帝内经》视频学习笔记-生气通天论03

    病邪来源-外邪、食伤、劳伤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 肝是风脏,风吹则肝木动。 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 吃太饱,筋脉输送力量不够容易生痔疮 大饮,则气逆 喝酒太多了会断气 “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强力去抬重物,靠的是肾脏。骨会大柱穴,脚有承山穴,和绝谷,髓会绝谷。用大力抬重物时候是靠骨头的力量去作用,而不是肌肉的力量,是肾脏的作用,强力则会伤肾。 阴阳不和 “若春无秋,若冬无夏” “阳 ...

    阅读全文

  • 【经方医案】14年失眠每天睡不到2个小时-治愈

    【经方医案】14年失眠每天睡不到2个小时-治愈

    面色:(白,无光泽): 眼象:(色黄,有有干涩,眼下颜色黑): 出汗情况(有,,出汗时伴发热,活动时出汗): 部位(全身,手足心汗,): 口(无口干口苦,睡觉时流口水): 呕吐(有(极疲劳时头晕就餐后会吐,吐后才不会头晕)呕吐为未消化食物 鼻(流清涕,左孔,右孔):?? 腹(喜热,有肠鸣音):?? 头(痛,失眠后晕,失眠后沉重): 项(僵,酸,): 肩(酸): 手(出汗): 饮(少,喜热饮,喜温) ...

    阅读全文

  • 十二、足厥阴肝经

    十二、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 十二、足厥阴肝经(共14穴) 1.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上毫毛部(大敦),经内踝前向上至内踝上八寸外处交出于足太阴经之后,上行沿股内侧,进入阴毛中,绕阴器,上达小腹,挟胃旁,属肝络胆,过膈,分布于胁肋,沿喉咙后面,向上入鼻咽部,连接于“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上出于前额,与督脉会合于巅顶。 “目系”支脉,下行颊里、环绕唇内。 肝部支脉:从肝分出,过膈,向上流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

    阅读全文

  • 关于古文献中的“中医”及内涵

    关于古文献中的“中医”及内涵

    在古代文献中,其实也有“中医”的记载。其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其云:“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 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这段话里面,关于中字的读音,有很多不同意见。有的说这里读“四声”,有的认为是读“一声”。个人倾向于读“一声”解释为中等。 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用热的方法来治疗热证,用寒的方法来治疗寒证,不仔细考察疾病外在的表现,这是医 ...

    阅读全文

  • 关于中医“医”的来源

    关于中医“医”的来源

    “医”这个字的含义 要讲“医”这个字的含义,不能从简体看,要从繁体来看。繁体字“医”。这个字分为两个部分,由两个字组成。上面的一个字是“殹”读音“yi”,另外一个是“酉”。 医,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看看《说文解字》里的意思:“医:治病工也。”意思就是,医是什么呢?就是治病的人。 工就是人。这个古文非常有意思的,很多字都是互通的,所以这里额外介绍一个理解古文字的意思的简便方法。这个方法叫做组词法。比 ...

    阅读全文

  • 王僚使公子光传第三

    王僚使公子光传第三

    王僚使公子光传第三 二年,王僚使公子光伐楚,以报前来诛庆封也。吴师败而亡舟。光惧,因舍,复得王舟而还。光欲谋杀王僚,未有所与合议,阴求贤,乃命善相者为吴市吏。 五年,楚之亡臣伍子胥来奔吴。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奢,兄尚。其前名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 王即位三年,不听国政,沉湎于酒,淫于声色。左手拥秦姬,右手抱越女,身坐钟鼓之间而令曰:"有敢谏者,死!"于是伍举进谏曰:"有一大鸟集楚国之庭, ...

    阅读全文

  • “中医”的由来

    “中医”的由来

    在历代医书和历史记录中,中医在民国以前,是没有以单独的名称出现的。 而是以上面几个代称出现,或者直接以“医”出现。比如,延请某“医”,为“医”者。 那中医这个称呼,是什么出现的呢? 大致可以认为是鸦片战争以后出现的。因为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医学(也就是所谓的西医学)开始进入中国,外国为了把这两种医学区分开来,就取了一个名字,叫“中医”,意思是“中国的传统医学”。 同样类似的称呼还有几个如:“汉医”, ...

    阅读全文

  • 古代对中医的代称

    古代对中医的代称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之前,要先弄明白,什么是中医。在古代以前,是没有中医的。那么古代对中医有哪些称谓呢? 第一个代称是歧黄 这个名字来源于《黄帝内经》。因其是黄帝与歧伯讨论医学的专著,便称《黄帝内经》为歧黄之术。自然,歧黄也就成了中医的别名。 第二个代称橘井 葛洪《神仙传·苏仙公传》记载:苏耽在汉文帝的时候受天命为天仙,天上的仪仗队降落苏宅迎接苏耽。苏耽在辞别母亲、超脱凡俗时告知母亲:“明年天下将流行 ...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