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经络穴位 订阅该标签的文章

以下是与标签“经络穴位”相关联的文章
  •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六、手太阳小肠经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六、手太阳小肠经

    十二经脉 六、手太阳小肠经(共19穴) 1.经脉循行:起于手小指外侧端(少泽),沿手背外侧至腕部直上沿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于大椎(督脉)向下入缺盆部联络心脏,沿食管过膈达胃,属于小肠。 缺盆部支脉:沿颈部上达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 颊部支脉: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交于足太阳膀胱经。 2.主要病候: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 ...

    阅读全文

  •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五、手少阴心经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五、手少阴心经

    十二经脉 五、手少阴心经(共9穴) 1.经脉循行: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心与其他脏器相连系的部位),过膈,联络小肠。 “心系”向上支脉:挟咽喉上行,连系于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 “心系”直行的脉:上行于肺部再向下出于腋窝部(极泉)沿上臂内侧后缘,行于手太阴和手厥阴经的后面,至掌后豌豆骨部入掌内,沿小指内侧至末端(少冲)交于手太阳小肠经。 2.主要病候:心痛、咽干、口渴、目黄、胁痛、上臂内侧痛、手 ...

    阅读全文

  •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四、足太阴脾经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四、足太阴脾经

    十二经脉 四、足太阴脾经(共21穴) 1.经脉循环:起于足大趾末端(隐白),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第一跖趾关节向上行至内踝前,上行腿肚,交出足厥阴经的前面,经膝股部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过膈上行,挟咽旁系舌根,散舌下。 胃部支脉:过膈流注于心中,与心经相接。 2.主要病候: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 3.主要概要: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 ...

    阅读全文

  •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三、足阳明胃经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三、足阳明胃经

    十二经脉 三、足阳明胃经(共45穴) 1.经脉循行:起于鼻翼两侧(迎香)上行到鼻根部与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鼻外侧进入上齿龈内,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承浆处,再向后沿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上关,沿发际,到达前额(前庭)。 面部支脉: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过膈,属于胃,联络脾脏。 缺盘部直行的脉:经乳头,向下挟剂旁,进入少腹两侧气冲; 胃下口 ...

    阅读全文

  •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二、手阳明大肠经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二、手阳明大肠经

    十二经脉 二、手阳明大肠经(共20穴) 1.经脉循行:起于食指末端(商阳),沿食指内(桡)侧向上,通过一、二掌骨之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健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沿前臂前方,并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端(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出于颈椎(大椎),再向下入缺盆(锁骨上窝)部,联络肺脏,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缺盆部支脉:上走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齿龈,回绕至上唇,交叉于人中,左脉 ...

    阅读全文

  •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一、手太阴肺经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一、手太阴肺经

    十二经脉 一、手太阴肺经(共11穴) 1.经脉循环: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胃口过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沿上臂内侧下行,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经肘窝入寸口,沿鱼际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手腕后方支脉,从列缺处分出,走向食指内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2.脏腑经脉病候:咳嗽气喘气短、咳血咽痛,外感伤风,循环部位痛麻或活动受限等。 3.主治概要:主治外感、 ...

    阅读全文

  • 《针灸学》第二章 腧穴总论 四、腧穴的定位

    《针灸学》第二章 腧穴总论 四、腧穴的定位

    四、腧穴的定位 正确取穴和针灸疗效的关系很大。现代临床常用的腧穴定位与取穴方法有: (一)骨度分寸法 始见于《灵枢·骨度》篇。它是将人体的各个部位分别规定其折算长度。作为量取腧穴的标准。如前后发际间为12寸;两乳间为8寸;胸骨体下缘至脐中为8寸;脐孔至耻骨联合上缘为5寸;肩胛骨内缘至背正中线为3寸;腋前(后)横纹至肘横纹为9寸;肘横纹至腕横纹为12寸;股骨大粗隆(大转子)至膝中为19寸;膝中至外踝 ...

    阅读全文

  • 《针灸学》第二章 腧穴总论 三、特定穴的意义和特点

    《针灸学》第二章 腧穴总论 三、特定穴的意义和特点

    三、特定穴的意义和特点 十四经穴中,有一部分腧穴被称之为“特定穴”(specific points),它们除具有经穴的共同主治特点外,还有其特殊的性能和治疗作用。特定穴是针灸临床最常用的经穴,掌握特定穴的有关知识,对针灸临床选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特定穴的意义 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经穴,称为特定穴。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将特定穴分为“五输穴”、“原 ...

    阅读全文

  • 《针灸学》第二章 腧穴总论 二、腧穴的作用

    《针灸学》第二章 腧穴总论 二、腧穴的作用

    二、腧穴的作用 (一)近治作用 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如所有腧穴均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局部病症。 (二)远治作用 是十四经腧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在十四经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症,还可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症,有的甚至可影响全身的功能。如“合谷穴”不仅可治上肢病,还可治颈部及头面部疾患,同时还可治疗外感发热 ...

    阅读全文

  • 《针灸学》第二章 腧穴总论 一、腧穴的发展、分类和命名

    《针灸学》第二章 腧穴总论 一、腧穴的发展、分类和命名

    一、腧穴的发展、分类和命名 (一)腧穴的发展 腧穴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的治病部位。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当身体某一部位或脏器发生疾病时,在病痛局部砭刺、叩击、按摩、针刺、火灸,发现可减轻或消除病痛。这种“以痛为输”所认识的腧穴,既无定位,又无定名,是认识腧穴的最初阶段。 在医疗实践中,对体表施术部位及其治疗作用的了解逐步深入,积累了较多的经验,认识到有些腧穴有确定的位置和主治的病证,并给以位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