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因为伤寒论大多注家都是根据伤寒论发挥自己的东西,说自己的理论。我们这些后来人也乖乖的被他们牵着鼻子走,忘了伤寒论的本体。
我想算一次尝试吧,抛开一切的成见,抛开一切的设想,假装自己没有任何中医基础,什么也不懂。不带任何有色眼镜去看这本书,探索原汁原味的伤寒论到底是怎样的?
这样去看这本书,一条一条的啃,于是我总结了这些笔记:
花了十天把伤寒论的序言和太阳病脉症并治上部分学习完了。
二羊结一下,看我的脑子里边有没记住这些原本的知识点。
心得
每天抽一个小时读一读伤寒论,通过10天学习和总结,我最大有两个收获。
1、第一收获,在思维上
伤寒论自成体系,原来书有他自己的逻辑和体系,思维严谨,纲举目张,尤其在治病上丝丝入扣。
与其说伤寒论是一本教科书还不如说是一本中医临床手册,一本治病用药的临床医案集。
例如太阳病篇上,仲景先是是告诉我们概念,太阳病、再分太阳伤寒、太阳中风。每个概念的具体含义和要点,都很清晰。反倒是后世人解说搞复杂了。
在这个辨病用药的过程中我第一大收获就是疾病是发展和动态变化的,在一个框架思维下,我们学会了辨病用方,但是医圣又怕我们套用,死用他的方子,又不厌其烦的告诉我们一些非典型的病症以及变化后的病症怎么应对。
从太阳病的用法中就体现的非常的明显,中药煮好好后,按要求服药,如果有反应,汗出病退后面的药都可以不用再吃。当然,如果是不好的呢,病没变的继续吃药,病如果变了就哟啊灵活加减来处理。
整个治病的过程很灵活,反倒是后来的一些医家学伤寒论学死了。硬是要规定多少药量多少症状出现、和看到某某症状才能套用。
学完伤寒论我的另一个收获就是,仲景先师告诉我们一个典型的病症,但是具体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去变通、去鉴别、不能鲁莽和武断。
其实核心思想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治病知识
学完伤寒论太阳病上篇,以点代面,有条不紊。用方以及用药的加减都有严格的标准,不是症就是脉,脉症合参。
这给我的一个提示就是在临床上用方用药,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而且这个根据是在患者身上客观可以查看得出的,这就不仅要求要全面采集症状,整体辩证。
同时,临床不能凭感觉想当然,猜谜语?多问问自己几个理由?
为什么用这条方?
为什么要加这一味药。为什么减?初学者一切以脉症为依据!!!当然如果熟能生巧,凭神、凭感觉都可以。
以下是知识点总结:
概念:
1、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中风: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伤寒: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诊断要点:
1、是否符合定义和诊断、做好鉴别
2、是否有传变
坏症的加减:
1.阳不足、阴多去白芍,甚者加附子;
2、颈项痛硬加葛根
3、阴阳俱不足:先救阳再复阴;轻者干姜甘草汤/重者四逆汤
4、阴不足、阳热重--白虎加人参汤/调味承气汤/芍药甘草汤
分表里、阴阳和鉴别寒热。关键症状:恶寒/恶风/怕热;汗出/无汗出
5、水饮,小便不利加白术/茯苓
---------------------------------
二羊伤寒论笔记,每日一篇。
学习原文、归纳原文,不强求解释,不猜测为什么?我只试图提取原文意思和要点,看看伤寒论到底告诉我们什么?
二羊我将每天学习伤寒论条文,主要以学习原文为主,以诵读背诵条文、记录学习笔记为每天的功课。如果你也在学习伤寒论欢迎跟我交流, 也欢迎您加入到学习伤寒论的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