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教授语录精选,中医人看后能省很多弯路

☆ 教科书好比导游图,纸上的图案与湖光山色是两码事,读导游图与自己实地赏景的感觉是绝然不同的。所以,如果以为教科书就是中医的全部,读教科书就能掌握中医临床技术的想法是幼稚的。特别是有些教科书还编得太差,就如劣质的导游图,景点的比例方位都不准!如果按图旅游,说不定还会迷路。学中医,好比旅游,有一张正确的导游图是必要的,但还是要亲临实地,不惜劳苦,才能看到真正的风景,才能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 每个人的经历是无法复制的,旁人也无法模仿,初学中医也未必要重走我的路。回过头看,我的路并不是笔直的,弯路还不少。不过,走弯路也未必是坏事,因为中医的东西如果没有比较是不容是认识的。
还有,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其出发点是为了临床,终结点也在临床。而这个临床就是用中药治病。中医世界很大,入口出口很多,因此,有关的发展的思路不少。我的思路仅仅是其中之一。

 

☆ 学中医就是要看病,给自己看,给家人亲戚看,给同学朋友看。在看病中积累经验,增长见识,提高信心。

 

☆ 当代中医的学术生命,不是在痛苦的现实中脱胎换骨,就是在痛苦的现实中灰飞烟灭。
学中医,不上临床不行,但光有临床,没有人指点、或自己没有思想也是不行的。我也走了太多的弯路,要找到一个对证的好方,众里寻她,铁鞋踏破,不知要费多少周折!我在想,如果中医的教科书能早早教给学子一些临床的真本领,而不是一些笼统浮泛的理论,更不是一些落伍的文化习俗,那多好!中医大学的教师,能尽快将中医的东西说清楚,讲的课让学生一听就懂,一用就效,那多好!还有,许多老中医,能不能把自己的经验能无私地传授,社会也能报之以桃,那多好!

 

☆ 只有经过黑暗摸索的人才知道光明的可贵,只有在学习中医过程中苦闷的人才能感受经方医学的清新与简洁!学中医如同当年红军过草地,稍有不慎即会陷入泥沼而难以自拔。

 

☆ 许多中医都是在经方应用中找到中医的感觉的,在摸索的中医也是在经方应用中看到光明的。

 

☆ 个案的总结是训练中医临床家的基本功。治疗的过程、识证的要点、用方的思路要清楚。按语或讨论是分析,是总结,是探索,需要多花笔墨。

 

☆ 大师在基层很多,中医的顶级人才应该在临床第一线,寻找大师的视线不能总是盯着那几个地方。江山代有人才出。我认识的许多年轻的基层中医,其中医的理论功底和临床水平,绝对不输于那些教授、专家!国家要不拘一格降人才,中医的振兴才有希望!

 

☆ “学术无国界,治病在疗效”,这是我的启蒙老师叶秉仁先生的行医格言。

 

☆ 中医是中国人传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方式,与现代科学意义的医学还有很大的差别。两者之间进行的辩论与决斗是没有多少意义的,相互补充,共同发展才是正确的选择。从史学的角度看,中医学的科学研究还仅仅是开始。有些知名人士不理解这一点,而对中医妄加指责,欲置中医于死地,这不得不让人感到痛心和愤慨。

 

☆ 医乃大道。道,就是一种情怀,一种理想,一种追求,一种人生的态度。

 

医生这个职业,本来就是为看好病,为救人命。但后来,医生被当成挣钱的职业,但又挣不了大钱,于是,很多开方医生变成卖药的人。特别是市场化的时代,卖药人当然吃香,因为挣钱比开方人容易的多。所以,我觉得入门时,大家要想好,如为钱,应该去考商学院;如为兴趣,则去考医学院。而医学中,学中医尤其难,因为不规范,所以,花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倘没有兴趣,那趁早改换门庭。

 

中医看病是对人的,每个患者都是一个科研题目,如果没有研究的激情,就无法做好中医。现在的中医不是连生存都无法保证,就是被市场逼到商人的圈子。逮到一个病人,中药西药、汤药成药、内治外治一齐上,就是用汤药,也方大药多药贵,力求经济效益。这样做的结果,钱能多挣一点,但是,从学术的角度看,那是一条死路!因为,经验无法总结,学术无法传承!这种行为,无论看多少病人,都不是医学的行为,而是经商。这样的中医人数越多,对老百姓的伤害越大!国家应该扶持中医,让中医首先能够比较体面地生存,能够有进行研究的动力和环境。
历来中医的生存,主要通过诊金以及适量的药物回扣来实现。诊金的获得,必须得到社会的公认,这对青年中医来说,是十分困难的。而昧着良心的药品回扣,许多人也不愿意拿。这确实是很大的社会问题。中医不解决经济效益问题,将发展无力。我建议要将各级政府认定的名中医按公务员待遇,至少与特级教师评级。社会要设立中医发展基金,对有发展前途的青年中医予以资金扶持。
中医一定要求名,没有名的中医必然穷。当年上海滩上的名中医们,许多都是有钱人,风光体面。如丁济万先生,如徐小圃先生等等。但成名,必须要有真本领,有过人的医术,还要有过硬的行医艺术。还有,利用媒体,加强宣传,在当今社会也不可缺少。不要以为,中医一定要老才能成名,那是老皇历!思想必须解放!
让中医能体面地、有尊严地从事医疗活动,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 学中医关键是学思路,学方法,学眼光。中医内容太多,如果什么都要弄懂弄通,几乎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我所关心的,就是经方如何在现代临床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我看中医,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

 

☆ 治病必求其本,你那些杂七杂八的不适感属于枝节问题,是不能纠缠在里面的。而且,中医治病也不能纠缠原因,其实很多疾病的原因是不容易搞清楚的,但搞不清楚原因并不意味着不能治疗,中国的传统医学就有这个本领,虽不清楚病因,但可以治疗疾病,能够改善体质。
☆  病人最希望的是什么?不是与医生一样去找原因,而是希望痛苦不再缠身,而有些病人希望搞清自己的原因在哪里,结果由于搞不清楚,反而陷入更大的痛苦之中。所以,我希望这样的病人不要角色错位,你不必当医生,还是专注你的工作和生活为好。这样才有利于健康。

 

☆ 毋意,就是不凭空揣测;毋必,就是不必过高期望;毋固,就是不固执己见,看问题要有变化发展的观点;毋我,就是不要自以为是,要学会换位思考。

 

☆ 临床用药,最忌先入为主,哪有不辨寒热阴阳,先以一扶阳横于胸中,而能开出张张对证之方的?特别是现在不少年轻网友,临床不多,仅凭只言片语,就以为中医道理已经通晓,见怕冷就是阳虚,疲劳就是气虚,不知道热深厥亦深,郁久气必短!察其舌多暗红,切脉象多弦滑,且其神不靡,肤不枯,肉不萎,如此这般,何虚之有?何寒之有?据我经验,年轻人大多气血充旺,如无心肾肝等重要脏器的重证大疾,本无须大剂温补,更没有必要长期大量使用姜附等温热大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