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中医诊断 订阅该标签的文章

以下是与标签“中医诊断”相关联的文章
  • 《中医诊断学》第二章四诊 第一节望诊-整体

    《中医诊断学》第二章四诊 第一节望诊-整体

    第一节 望诊 医者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可见征象以及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状态,称为望诊。 望诊的内容主要包括:观察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络脉、皮肤、五官九窍等情况以及排泄物、分泌物、分泌物的形、色、质量等,现将望诊分为整体望诊、局部望诊、望舌、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等五项叙述。舌诊和面部色诊虽属头面五官,但因舌象、面色反映内脏病变较为准确。实用价值较高。因而形成了 ...

    阅读全文

  • 《中医诊断学》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中医诊断学》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中医诊断学,是历代医家临床诊病经验的积累,它的理论和方法起源很早。公元前五世纪著名医家扁鹊就以“切脉、望色、听声、写(犹审)形”等为人诊病。 在《黄帝内经》和《难经》中,不仅奠定了望、闻、问、切四诊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而且提出诊断疾病必须结合致病的内外因素全面考虑。《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 公元二世纪,西汉名医淳于意首创“诊籍 ...

    阅读全文

  • 《中医诊断学》第四章 辨证 第二节 气血津液辩证

    《中医诊断学》第四章 辨证 第二节 气血津液辩证

    第二节 气血津液辩证 气血津液辨证,是运用脏腑学说中气血津液的理论,分析气、血、津液所反映的各科病证的一种辨证诊病方法。 由于气血津液都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它们的生成及运行又有赖于脏腑的功能活动。因此,在病理上,脏腑发生病变,可以影响到气血津液的变化;而气血津液的病变,也必然要影响到脏腑的功能。所以,气血津液的病变,是与脏腑密切相关的。气血津液辨证应与脏腑辨证互相参照。   一、 ...

    阅读全文

  • 《中医诊断学》第四章 辨证

    《中医诊断学》第四章 辨证

    第四章 辨证 辨证,就是分析、辨认疾病的证候。中医学中的“症”、“证”、“病”的概念是不同的,但三者之间又有着密切联系。所谓“症”,是指疾病的单个症状,以及舌象、脉象等体征。如发热、畏寒、口苦、胸闷、便溏、苔黄、脉弦等。“证”,是指证候,即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出现若干症状的概括。例如,感冒病人有风寒证、风热证的不同,所谓“风寒证”是以病人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或鼻塞 ...

    阅读全文

  • 《中医诊断学》第四章 辨证 第一节 病因辩证

    《中医诊断学》第四章 辨证 第一节 病因辩证

    第一节 病因辩证 病因辨证是以中医病因理论为依据,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分析,识别疾病属于何种因素所致的一种辨证方法。 病因辨证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可分为六淫疫疠、七情、饮食劳逸以及外伤四个方面,其中六淫、疫疠属外感性病因,为人体感受自然界的致病因素而患病。七情为内伤性病因,常使气机失调而致病。饮食劳逸则是通过影响脏腑功能,使人生病。外伤属于人体受到外力损害出现的病变。   一、六淫、疫疠证候 ...

    阅读全文

  • 《中医诊断学》第二章四诊 第四节 切诊-脉诊3病理脉象

    《中医诊断学》第二章四诊 第四节 切诊-脉诊3病理脉象

    (六)病理性脉象 疾病反映于脉象的变化,叫做病脉。一般来说,除了正常生理变化范围以及个体生理特异之外的脉象,均民各病脉。不同的病理脉象,反映了不同的病症,我国最早的脉学专书《脉经》提出二十四种脉象,《景岳全书》提出十六种,《濒湖脉学》提出二十七种,李士材的《诊家正眼》又增加疾脉,故近代多从二十八脉论述。 脉象是通过位、数、形、势等四方面来体察。位即脉之部位,是指在皮肤下的深度而言。 脉位分浮沉,浅 ...

    阅读全文

  • 《中医诊断学》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 中医诊断学的原理及其原则

    《中医诊断学》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 中医诊断学的原理及其原则

    第二节 中医诊断学的原理及其原则   一、诊断学原理 对于人体疾病的诊断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认识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指导实践。而望、闻、问、切四诊,是认证识病的主要方法。 人体疾病的病理变化,大都蕴藏于内,仅望其外部的神色,听其声音,嗅其气味,切其脉候,问其所苦,而没有直接察病变的所在,为什么能判断出其病的本质呢?其原理就在于“从外知内”(《灵枢·论疾诊尺》),亦即“司外揣内”(《灵枢·外揣 ...

    阅读全文

  • 《中医诊断学》第三章 八纲 寒热

    《中医诊断学》第三章 八纲 寒热

    第二节 寒热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证与热证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阴盛或阳虚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表现为热证。寒热辨证在治疗上有重要意义。《索问·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两者治法正好相反。所以寒热辨证,必须确切无误。   一、寒证 寒证,是疾病的本质属于寒性的证候。可以由感受寒邪而致,也可以由机体自身阳虚阴盛而致。 由于寒证的病因与病位不同,又可分别出几 ...

    阅读全文

  • 《中医诊断学》第二章四诊 第三节 问诊

    《中医诊断学》第二章四诊 第三节 问诊

    第三节 问诊 问诊,是医者通过询问患者或陪诊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其它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 问诊的目的在于充分收集其他三诊无法取得的与辨证关系密切的资料。如疾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或诱因以及治疗的经过、自觉症状,既往健康情况等。这些常是辨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证据之一,掌握了这些情况有利于对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作出正确的判断。 因而问诊在疾病的诊察中具有重要 ...

    阅读全文

  • 《中医诊断学》第二章四诊 第一节望诊-局部

    《中医诊断学》第二章四诊 第一节望诊-局部

    二、局部望诊 望局部情况,或称分部望诊,是在整体望诊的基础上,根据病情或诊断需要,对病人身体某些局部进行重点、细致地观察。因为整体的病变可以反映在局部,所以望局部有助于了解整体的病变情况。 (一)望头面部 1.望头:望头部主要是观察头之外形、动态及头发的色质变化及脱落情况。以了解脑、肾的病变及气血的盛衰。 (1)望头形:小儿头形过大或过小,伴有智力低下者,多因先天不足,肾精亏虚。头形过大。可因脑积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