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论枳实及代表方

「织实」古方的织实是指「织壳」治「坚满」一坨硬硬的凸出来例如:卷十四第七十六条「织实白术汤」证的「心下坚」,是心下凸一坨出来。织实能排除硬硬的、具体的东西。

其他用到织实的方子:卷十六第十六条「织实芍药散」。

以后看多了用织实、厚朴的方子,就会更清楚两者药性的不同点。

关于本经织实能「除寒热结」:体内有寒水等纠结在一起时,可用织实将之清空。◎关于本经织实「…止痢」的应用较少见,在千金方里有治拉肚子的「织实散」。

※编注: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脾脏方「织实散」:治少小久痢淋沥,水谷不调,形羸不堪大汤药者宜此方。织实二两,治下筛,三岁以上服方寸匕。若儿小,以意斟酌,日三服◎织实的应用大多是加在补药里帮助虚劳的人健脾开胃;像在「健脾丸」里加入织实,可帮助把食物拉下去;像张元素的「织术丸」也是。

※编注:织术丸源于金匮要略的织术汤。织术汤主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因「水饮所作」的证候,织实、白术用量比为二比一,行气健脾,消痰逐水,用作汤剂,以取其见效迅速。张元素将此方织实、白术用量比例变为一比二,并改汤剂为丸剂,用于饮食所伤而致之痞证,称为织术丸。织术丸由「织实白术汤」加入了荷叶烧饭为丸,荷叶有生发少阳胆气之功能,加上荷有出污泥而不染之性,服后有使体内清气上升,浊气下流的功用。再加入烧饭和药与白术协力滋养穀气,而补令胃厚再不至内伤。

关于本经织实能「…长肌肉…」:JT认为吃织实不一定会有长肉的效果。他认为这「长肌肉」可能是指伤科而言,例如仲景的「排脓散」能把伤口的脓、血以及不该有的东西推掉,俾肉可以长回来。

关于本经织实能「…利五脏、益气、轻身」:这个功能是有的,风险已经讲过,使用时要妥予酙酌。

JT不认为「织实」是补药,服用织实可能会让人虚掉,因此,在调补药里用到织实时,其剂量应儘量不超过其他补药剂量的四分之一,例如,如果白术用四钱,那麽织实只能用一钱。如果在某些补脾胃的方子里看到一点织实,那是没有关系的,是帮助消化的,但是如果织实的量太多了,会比较危险。

※编注:〈下文有关「瘦胎散」之资料〉事林广记瘦胎三方不可服:辨时医用织壳香附等耗气药,立敛胎易产方,名非无见也,仿古方士进湖阳公主,织壳瘦胎方义,遂增几味耗气药品,巧立方名,使人信而服之,惑世害人久矣。盖方士因湖阳公主,居养而形厚,食膏粱而胎肥,过期难产,特进此方,亦幸中耳,其胎之损元不寿,不责咎也,常人岂可概服乎?

夫孕至九个月,胎形全具,一母之气血荫胎两用,正宜服药补之,母弱者药培于他月,若复耗之,则毋救己不赡,奚有馀血分荫其胎,是以饿损胎元,日渐伶仃瘦弱,无瘦胎易产之效,有亏元损寿之害,其孕母血气亦亏损,多至临盆艰涩,娩后血晕发厥,危疾皆由所致,人不知也。

关于织壳在胎产药之应用:有个瘦胎之方一直到宋朝都还在用。一个安产之方如果有问题的话,早就会被淘汰,不会流传到宋朝。能一直被用到宋朝的方子,应有一定疗效。

故事是有个「湖阳公主」每次生产都很难生,不知是不是太胖,有个道士给她一帖「瘦胎散」,作法是:织壳四两、甘草二两打成粉,每次一钱,用热开水吞服,于是会使小孩好生。据说用过瘦胎方的小孩,刚出生时有点瘦、有点黑,但是养几天后就会变白。

后代把湖阳公主的瘦胎方修改,变成「白术、织壳等分做成药丸」。白术「利腰脐间血」,能够让胎儿在肚子里面好像有做运动一样,将来会比较好生产,故白术是很重要的安胎药。

湖阳公主的瘦胎方用「织壳」来让胎儿顺产好生,至少在唐朝都没有出事,才会继续留用到宋朝,可是,JT认为现代人的体质娇嫩、虚,不宜用这个方,况且还有其他没有含织壳的安胎顺产的方子可用。

元朝朱丹溪强调安胎药最好要能补气补血。

〈讲义页47〉肺为水之上源一文:之前讲咳嗽药时,讲到「肺阴虚」会有使人走路不动、会尿不出来等现象,也讲到「麻杏甘石汤」证可能会有尿不出来的情形,「甘草乾薑汤」证会有尿太多的情形。讲「紫苑」时也提到类似情形。「排尿」和「肺」有关。这个观念向来只有本草论点,好像是空谈的。李克绍这篇论文写他临床对这件事的体验,能让我们明白袪水的理论有其真实性,提供大家参考。李克绍说的那个方子济生桔梗汤,现代很重要,治肺腺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