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豆豉的本草学

○豉:名医别录:味苦寒.无毒.主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又杀六畜胎子诸毒。

豆豉是由黑豆腐败发酵而成,故豆豉的药性好像能把肾脏里面的气推出来充塞全身。因为肾是人体最深的脏,所以当肾气被推出来时,体内的外来邪气也一併被推出去。

豆豉可以和其他药物形成催吐剂。所以遇到有毒的东西或感冒时,豆豉有把邪气推出去的效果,因此豆豉「…主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这一类的用途就可以理解了。

开药方开豆豉时,要写「淡豆豉」。仲景方写「香豉」,香豉还是很臭的,和臭豆腐一样。

为何写「淡豆豉」呢?因为菜市场的豆豉是有盐巴的,很咸,咸豆豉煮到药汤中喝不下去。

中药用的豆豉是没有放盐的。

豆豉可动肾气、排肾邪,药性凉润,故适合使用于「栀子豉汤」证。

豆豉五钱水煮,治尿血或尿道炎。凉润的豆豉对肾的区块有消炎的效果。

「葱豉汤」用葱和豆豉一起来治感冒。晋朝葛洪创此方,针对一种很像温病类型的感冒,一感染就分不清是太阳还是阳明是哪一经,证状是感冒、头痛、脉洪大。搞不清楚要当太阳病还是当阳明病来医。葛洪用豆豉一碗,葱白一虎口,就是一把手指握住的葱白,用三碗水煮成一碗水,顿服,靠著豆豉与葱白的药性来袪除感冒。

像这几天天气很热,在这种天气得到桂枝汤、麻黄汤证,感觉会很奇怪,这是因为同时惑冒又中暑,所以怪怪的。因此如有感冒、脉洪大,分不出是什麽证时,有可能是温病,用葱豉汤治。

豆豉能起肾气、排邪气,加葱白一大把是作为发汗剂;如果加盐巴就变成吐药;如果加酒,就可以到皮肤表面袪风;如果加薤白仲景治胸痹的药;市场名为「蕌头」或「荞头」,有点像葱,有点像蒜搭配豆豉,可以把肠里不乾淨的东西推出去,让拉肚子停下来;豆豉加大蒜可以止血。以上是豆豉的基本搭配法。

如果在经方的话,豆豉搭配栀子可做到交心肾的效果。交心肾的药物有些排列组合,例如之前的讲义有带到过,治失眠用肉桂和黄连。肉桂点起命门火,黄连降心火,这样也可以交心肾。肉桂和黄连是「交泰丸」的结构。

「栀子─豆豉」帮助睡觉的组合,要有心中懊憹的证。

※〔编注〕「交泰丸」出自韩氏医通:本方由黄连、肉桂两味药物组成。用于心火偏亢,肾阴不足之心烦失眠,多梦怔忡,盗汗遗精等证。有清心火,温肾阳,交通心肾之功。心属火,主藏神,位居于上;肾属水,主藏精,位居于下。在正常情况下,心火下交于肾,以温肾阳;肾水上承于心,以养心阴。心肾交通,水火既济,则百病不生。反之,心火亢于上,肾阳衰于下,则诸证丛生。

本方药仅两味,黄连苦寒以清心火,肉桂辛热以温肾阳,有交通心肾的作用。服之可使水火既济,心肾交通,心火、肾水两者,泰然共处,相安无事,故名「交泰丸」。薤白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佈,过去曾以江苏、浙江所产为正品,喜生于山地阴湿处。古时「收种宜火熏,故俗人称火葱。」古人又说:「物莫美于芝,故薤为菜芝。」民间俗称力葱,入药以个大、质坚、饱满、黄白色、半透明、不带花者为佳。元代农学家王祯曾说:「薤生则气辛,熟则甘美,种之不蠹,食之有益,故学道人资之,老人宜之。」

但也有人指出:「薤不可共牛肉作羹,食之成瘕。」还有说「生用能引涕唾。」现代医家朱石华说:「世人竟不及药,以为薤菜本食料之品,焉能治大病,药店置之苦敝履,医生视为无用,呜呼!薤白何其不幸之甚也。」从这些话看来,唐朝诗圣杜甫重视薤白作为食饵疗法,对付慢性病尤其是难能可贵了。薤白的功用,最早见之于神农本草经,仅仅说它「主金疮疮败」,这只是其外用之物。「南京民间药草」中曾有记载:「打烂外敷,沾各种疮疖。」「岭南米药录」也有治「金疮」的描述:和生盐揭烂敷疮。被铁针伤,留铁锈于肌肉,敷之可以吸出。然而,薤白另有两种作用,其一、消症结,其二、安眠。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曾记载:「安陆郭坦兄得天行病后,遂能大餐,每日食至一斛,五年家贫行乞。一日大飢,至一园,食薤一畦,大蒜一畦,便闷极卧地,吐一物如龙,渐渐缩小,有人撮饭于上,即消成水,而病寻瘳也。李时珍据此认为:「薤散结,蒜消症之验也。」说明薤、蒜有消症结的效果。唐?孟认为薤白「安魂魄」。神农本草经亦记它有「轻身不飢耐老」之功。

唐代食医孟诜说可以「作羹食之」,并指出「学道人长服之,可通神,安魂魄,益气,续筋力。」南北朝时著名的养生学家陶弘景认为:「薤性温补,仙方及服食家皆颂之。」自东汉大医家、中医之圣张仲景开始,薤白就成了治疗「胸痺」的重要药物,著名代表方剂有三,其一瓜蒌薤白白酒汤,主「喘息、咳唾、胸背痛。」其二织实薤白桂枝汤,主「胸痺」,心中痞。其三瓜蒌薤白半夏汤,主「心痛彻背」。

所谓胸痺者,主要是由于胸阳不足,阴邪搏结而导致胸背痛或心痛彻背。薤白辛温通肠,豁痰散结。正因如此,孙思貌才认为:「薤白,心病宜食之。」此处所说的心病,指的是冠心病、心绞痛的心血管疾病。借助薤白利窍、滑肠、散结气之力,前人又多用于治疗泻痢之证,且多做成酒、粥、饼、菜等药。唐代大诗人白乐天有诗云:「酥暖薤白酒」,谓以酥炒薤白投入酒中。李商隐亦有「薤白罗朝馔」的诗句。唐?昝殷「食医心鉴」中有薤白粥:「治赤白痢下、薤白一握、同米煮粥,日日食之。」

王焕华在「长寿药粥谱」中介绍,每次取薤白十至十五克鲜品三十至四十五克,同粳米二两煮粥,对老年人虚寒性慢性肠炎菌痢,颇为适宜。

还有一组交心肾的药〔菖蒲─远志〕可治健忘,见〈讲义页47〉「孔圣枕中丹」。

栀子花很香菖蒲很香,叶子捏一捏香味很浓,但风一吹便会折伤,因为叶子不会转弯,故古人认为菖蒲有阳刚之气,连稍微转一转都不会没有阴柔之气,和人的心火同类,菖蒲像是阳气形成的一把宝剑。

菖蒲能「通九窍」,所以菖蒲能把心中的阳气通到上面的七窍和下面两窍,能把心阳降到满低的地方。

仲景若要把心火导入小肠,是在当归四逆汤里放入细辛、木通。倪海厦说把心火导入小肠的是细辛,一般本草研究认为是木通,扶阳讲记卢火神是用菖蒲把心阳导下来。

以上讲「菖蒲」能使心阳往下和肾碰到,「远志」能使肾阳上来和心碰到。

远志的根很大丛,可是露出地面的草只有一点点,〔形而上〕好像人的志气,灵魂在另外一个世界可能活很久,偶而到地球上出生为人。

「远志」的苖称为「小草」,因为它的苗只有一点点,所以它凝聚气的力量很强,像小炮台一样,把肾脏的气像打水枪一样打得很高。

「远志」被用来嘲笑人说「在家为远志,出外为小草指远志苗」。

菖蒲从心交肾,远志从从肾交心,用〔菖蒲─远志〕交了心肾之后,能治失眠吗?像〔栀子─豆豉〕的治失眠,或〔黄连─肉桂〕的治失眠,半夏用转阳入阴治失眠呢?〔菖蒲─远志〕像接电线一样,把心、肾之间的电线接起来即交心肾,会比较不会忘记事情,能防治健忘。

远志和织实一起用于壮阳方,能把肾水打出来,打偏,往下打。

〔续〈讲义页47〉「孔圣枕中丹」〕龟甲和龙骨皆来自有灵性的东西,「龟甲」能滋阴、镇固阳气,「龙骨」能收摄身体的阳气。「孔圣枕中丹」是用四味药打成粉,每次吃几公克。这个药很难吃,龟甲、龙骨粉都是很难消化的,所以吃下去后,真是胃中懊憹。

〔比如说,「天雄散」很有效,可是JT很讨厌吃天雄散,因为龙骨打成粉消化不动〕孔圣枕中丹要「食后水服方寸匕」是有道理的,所以要先吃饭,有食物在胃里面垫底了再服用。如果空腹吃,直接入胃,会很痛苦。这个药可以食后吃,也可以「食间」吃,就是饭吃到一半,服药,然后继续把饭吃完,用饭来夹药;也可以「食前」吃药,一吃完就吃饭,让饭把药压下去。总之,若单独吃孔圣枕中丹会很难过。

JT已前吃过孔圣枕中丹,是因为当时上班,觉得有健忘情形。吃了之后还是会忘,可是好像有补到直觉。孔圣枕中丹不好消化,同学可改吃「定志小丸」。

「定志小丸」是把孔圣枕中丹中的龟甲、龙骨拿掉,换成人参、伏苓这两味补心阳的药,即「定志小丸」由远志、菖蒲、人参、伏苓製成,能改善记忆力。〔以上是补充交心肾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