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天读伤寒论原文的日子(小结)

一直没时间总结,在开始下一阶段的学习时,小结前三个月的学习。

 

今年三月一日,传统开学的日子,我开始读伤寒论原文。花了99天读伤寒论原文,因为工作没有太多时间,每天几条,原计划要花一年的时间,但是,一旦开始,并坚持下来,只花了99天时间就读完了。

 

具体我是怎么读的呢?

一、准备

1.伤寒论版本。~宋,官方校对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这一遍我只读原文,方药怎么理解先放一边。

 

2.格式化自己大脑。把自己既往所学的知识归零。以什么都不懂的状态来读,并且只读原文,抛弃一切的注家,以一张白纸,一面镜子去反观。

 

当我把脑子格式化一遍,脑子一片空白去学伤寒论另有一番滋味。例如我不在纠结中风这两个字词到底是什么含义,伤寒又有什么内涵,‘温病’是不是后世的温病等等。太阳病跟太阳经络、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太阳小肠经又有什么关系?总之,伤寒论没说的,我都不需要去纠结了。

 

二、时间安排

1.白天利用零碎时间,上下班,排队等车的时间,诵读、默念、熟悉条文。

 

2.每天睡前抽一小时,思考,记录,当天所学条文到底讲了什么东西。

 

三、具体实施

1.诵读,熟悉,背记。

第一步就是读,要读出声来,或者念。每天3-5条文,每一条文至少读一百遍。

熟读直到脱口而出,用嘴巴背,不用脑子想。

 

2.理解。

第二步,熟悉条文后,边读边理解,理解仅限于原文,“不需要,也不能”~把伤寒论条文以外的东西掺杂进来。

 

完整理解原文到底讲了什么?不带自己的臆想或揣测,实在不懂,标记,暂时跳过。

 

我只需要记住此时张仲景告诉我的,他说太阳病就是脉浮、头项强痛且恶寒。伤寒是。。。中风是。。。。,他告诉我这些是一个个症状组合和脉象呈现出来的状态。

 

他没说其它的,我也没必要乱猜乱想,把乱七八糟的东西加进来了。

然后我就继续这样的思维看着伤寒论原文,单纯傻傻的看他到底告诉我什么。

 

3.总结

第三步,总结当天所学条文到底讲了什么内容,要点是什么?还有哪些疑惑?一一记录、笔记。

 

四、心得

按上面的模式,99天下来,有什么收获呢?

 

一、关于伤寒论

1.伤寒论版本众多,但大多数推崇以下版本:

1).赵开美本·宋??? 2).桂林古本?? 3).康平本·日????? 4).伤寒论397条原文(精简、全面)

 

伤寒论原文各版本都稍微有不同

1).赵开美本·宋。由宋朝林亿校订,官方成形,后明代赵开美翻印。此版本为现行通行本,学院教材本。把自己当初小白,我就看此版本版,官方推荐的不会差到哪去。

2).桂林古本。合并了金匮伤寒论一体比较完整,此版本争论颇多,但有很多民间伤寒论高手推崇,可参看民间中医网整理的版本。火神派李可的大弟子齐玉茹就推崇此版本,并且用于临床。倪海厦好像也用的是这个版本。

3).康平本·日,康平本最大的不同就是做减法,把注解和原文经文区分开来,清清楚楚,一目了然。高手玩味,参看会有另一种体会。

 

既然版本那么多,我也懒得纠结,选官方推荐的,并且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就只有原文。

 

2、伤寒论六经

伤寒论“六经”到底是是什么?是经络?是五运六气?是易经数术?

 

以前读伤寒论,自己没去细读,虽然读了N多遍。但每次次几乎都是匆匆读过,自己不去思考。就完全依赖各种注家的解读,从郝万山到按刘渡舟提示的伤寒来苏集,伤寒贯珠集,医宗金鉴,从陈修园、黄元御到郑钦安。似乎这些大家们讲的都很好,也都有道理,但是我看的越多也就越困惑了。当我自己去读伤寒论的原文,读到的东西,很简单,就是症状脉。并没有讲太多的乱七八糟的东西。

 

盲人摸象,你自己不去摸一摸,看一看全凭别人告诉我们大象是怎样的。

 

我自己读的伤寒论六经,我的体会六经是六种状态,六种局。治病就是判断处于什么状态,怎么破解这个局的问题。这个六个局是由谁决定的呢?

经络?阴阳?五运六气?五行六淫?

 

有人从经络上解释,有人从阴阳数术解释,有人从五运六气解释,有人从外感六淫解释?

通吗?都通。为什么都通?

 

不是很简单吗?

这六经,六种状态,六种局。是由于外界或者人体内在的刺激人身体,共同作用在一起,呈现出来的状态。是多因素,共同发生反应呈现出来最后的状态。

两个要点:

1)、治病因素--外在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等,内在病因:精神、情绪等。

2)、人,活生生的人体:脏腑、经络、气血、阴阳、津液.....

 

小结:治病因素+人身体(活的)-----反应-----六经:六种状态、六种局面-----治病----①、解局②、解除病因

 

六经的呈现是有两个必要条件的,就是活的人+病因。

 

所以,你不能单纯的说六经是人的六种经络,那还有脏腑气血等等呢

你也不能单纯的说六经是寒水、相火、热、湿等六气。

 

有了这个理解,看回伤寒论,豁然开朗。怎么救开朗了呢?

举例: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僵痛而恶寒。这个太阳病就是人身体感受了外邪,最后呈现出这么一种病态来:有脉浮,有怕冷,就叫太阳病。再细分,有伤寒、中风两种。

怎么治疗呢?

张仲景已经整理好对应的方子了,也不用我们自己想,照着用就好了。

 

针对太阳病,具体的是什么证(脉症),有对应的方子,这个方子也不是仲景所创,他只是终结了前人的经验,把那些很好用方子归纳总结。也就是说,伤寒论不是治病,也不是治人,而是治病了的人。这点也正体现了中医治病的精髓。

 

同样是外感风寒(病),有的人发烧有的没有,有的单纯鼻塞流鼻涕,有的却有咳嗽或者拉肚子等。治病不能仅盯着风寒这个致病因素来治,又不能单纯的治人(呕吐止呕,有热清热),而是根据病了的人,有什么症状脉,来判断目前处于什么阶段,然后有对应的方药治疗。

 

这个治疗,把目前的病局解除了,再回过头,得把病因根除,这个病才能好彻底。

 

整本伤寒论读完,它原本的体系就出来了:任何病因+活人=病了的人——症状、脉——辨别六经(局、状态)——细化(表里寒热虚实)——对应的方药。

 

治病的核心,辩六经。

 

3、学治病

 

张仲景的伟大不是搞出什么玄幻的理论,而是系统总结了这么一套系统辨病、治病思路,并且附上有效方剂。

 

经常有人问我,读伤寒论要读什么参考书。要我推荐伤寒论的注解书籍或者一些伤寒大家。

 

我给自己选择有两个标准:

 

1、首先他得是个临床家,是个医生。

 

2、他一般都有自己的医按。根据这两个标准,你就知道什么书值不值得看了,因为我学伤寒论的目的是为了学看病。

 

临床家们是学伤寒用伤寒一辈子,最后写书总结总结。但许多注解家们注解伤寒论完全是臆想,猜测,靠理论在那绕来绕去,并且喜欢推演的很复杂,很玄乎(要不先得自己没水平啊)。

 

这类人,凭空(不是临床实践)而是看书,推演出一套理论,讲得头头是道,然后说自己掌握了伤寒论的秘诀。

 

胡稀恕、刘渡舟老就首先是临床家,其次才来上课。而郝万山我觉得他是一个不错的教授,段子手,离临床太远。医按都是别人的,自己看病少没办法。

 

但是,单独谈治病,是比较枯燥的。

 

早些年我就不喜欢看胡稀恕、黄煌的书,他们讲来讲去都是在讲什么样的病,什么样的症状用什么方药。

 

他们的书都在列举一个个的症状,脉象,告诉你用方用药的经验,读起来很枯燥。有人说他们是方证对应派,机械套用。学习都是从依葫芦画瓢开始的。

 

读伤寒论读到的现在,读到六经八纲,并且慢慢去临床应用体会,仲景治病的思路到底是?

 

相反,而那些讲道、讲理的书更好玩些,特别对于初学者而言,没有临床体会,也没有经验,还是学好玩的理论容易理解一些。

 

学中医,跟学中医治病是两码事。

学伤寒论,跟学伤寒论经方治病又是两码事。

 

不以临床为根据的中医,谈任何的玄学,任何文化都是不是治病的中医!

 

现在自己临床越多,发现,最朴素的,才最接近真相。还是老老实实读熟、读透伤寒论。

下一步,从方药为纲再过一边伤寒论……

 

在学习伤寒论的朋友们一起吧。

手把手教耳尖刺血的文章被举报定性为谣言,下次这类教程文章不发了,移步qq空间535070013

--------------------------

如果对你有用,欢迎分享转载

中医是一种爱好,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生活。

养阳医斋二羊中医痴话

【微信号】yytcm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