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中医教材

中医学院教材:四大基础课程、方剂、中药、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

  • 《中医基础理论》第六章 第一节 体质的基本概念

    《中医基础理论》第六章 第一节 体质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体质的基本概念 一、体质的概念 (一)体质的含义 体质,又称禀赋、禀质、气禀、形质、气质等,即人体的质量。体质是人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换句话说,体质是禀受于先天,受后天影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征。 这一定义,首先强调了人体体质的形成是基于先天遗传和后天获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六章 体质

    《中医基础理论》第六章 体质

    第六章 体质 不论何种社会,也不论何种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人的体质都是社会最为基础的物质因素。一个民族体质的强弱与国家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一个民族的体质水平与其所处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发展水平息息相关,而群体体质水平的发展又会有力地推动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因为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故体质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 第六节 经络学说的应用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 第六节 经络学说的应用

    第六节 经络学说的应用 一、阐释病理变化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经络有运行气血,感应传导的作用。所以在发生病变时,经络就可能成为传递病邪和反映病变的途径。“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人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人舍于脏腑也”(《素问·皮部论》)。经络是外邪从皮毛腠理内传于五脏六腑的传变途径。由于脏腑之间有经脉沟通联系,所以经络还可成为脏腑之间病变相互影响的途径。如足厥阴肝经挟胃、注肺中,所以肝病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经络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官窍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构成经络系统和维持经络功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称之为经气,经气运行于经脉之中,故又称脉气。经气是人体真气的一部分,为一种生命物质,在其运行、输布过程中,表现为经脉的运动功能和整体的生命机能。气无形而血有质,气为阳,血为阴,一阴一阳,两相维系,气非血不和,血非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 第四节 经别、络脉、经筋、皮部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 第四节 经别、络脉、经筋、皮部

    第四节 经别、络脉、经筋、皮部   一、经别 (一)经别的含义 经别为十二经别的简称,是十二经脉别出的,分布于胸腹和头部,沟通表里两经并加强与脏腑联系的另一经脉系统。它是包括在十二经脉范围以内的经脉,故称其为“别行的正经”。 (二)经别的循行 十二经别的循行都是从四肢开始深入内脏,然后再上至头颈浅部,而表里相合。它的“离、合、出、人”的部位,虽和十二经的循行通路有密切关系,但在循行的顺逆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 经络 第三节 奇经八脉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 经络 第三节 奇经八脉

    第三节 奇经八脉   一、奇经八脉的概念和生理特点 (一)奇经八脉的概念 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的八条经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挢脉、阳骄脉、阴维脉、阳维脉。奇者,异也。因其异于十二正经,故称“奇经”。它们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 (二)奇经八脉的生理特点 奇经八脉的生理特点有三:①奇经八脉与脏腑无直接络属关系。② ...

    阅读全文

  • 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的经络循行动画图及解说

    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的经络循行动画图及解说

    十二正经循行动画图及解说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小肠经 足厥阴肝经   奇经八脉的经络循行动画图并解说 督脉 任脉 带脉 冲脉 阳跷脉 阴跷脉 阳维脉 阴维脉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 经络 第二节 十二经循行歌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 经络 第二节 十二经循行歌

    十二经循行歌 1.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中焦起,下络大肠胃口行,遂人寸口上鱼际,大指内侧爪甲根, 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闹内萦,支络还从腕后出,接次指交阳明经, 前于心与心包脉,下肘循臂骨上廉。 2.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经属大肠,食指内侧起商阳,循指上廉人合谷,两骨两筋中间行, 循臂人肘上闹外,肩盂前廉柱骨旁,支从缺盆上入颈,斜贯两颊下齿当, 会此下人缺盆内,络肺下膈属大肠,挟口人中交左右,上挟鼻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 经络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 经络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一)命名原则 内为阴,外为阳:阴阳理论贯穿于整个中医理论,经络系统亦以阴、阳来命名。其分布于肢体内侧面的经脉为阴经,分布于肢体外侧面的经脉为阳经。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相互之间具有相对应的表里相合关系,即肢体内侧面的前、中、后,分别称为太阴、厥阴、少阴;肢体外侧面的前、中、后分别称为阳明、少阳、太阳。 脏为阴,腑为阳:内脏“藏精气而不泻”者为脏,为阴,“传化物而不藏”者称腑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 经络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 经络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经和络的总称。经,又称经脉,有路径之意。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纵行的主干。故曰:“经者,径也。”经脉大多循行于人体的深部,且有一定的循行部位。络,又称络脉,有网络之意。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故曰:“支而横出者为络。”络脉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 经络相贯,遍布全身,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联络网,通过有规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