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中医教材

中医学院教材:四大基础课程、方剂、中药、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

  • 《中医基础理论》【附】五运六气 第一节之六气

    《中医基础理论》【附】五运六气 第一节之六气

    四、六气 六气就是风、热(暑)、火、湿、燥、寒的简称。这六种气候变化要素,也就是在天的阴阳之气。故曰:“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素问·天元纪大论》)。三阴三阳是阴阳之气多少的不同称谓。“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素问·天元纪大论》)。三阴为厥阴、少阴、太阴;三阳为少阳、阳明、太阳。六气中热(暑)与火同气,故在运气学说中不言风、热(暑)、火、湿、燥、寒,而称风、寒、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附】五运六气 第一节之五运

    《中医基础理论》【附】五运六气 第一节之五运

    三、五运 五运,即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的统称。运者,轮转运动,循环不已之谓。故曰:“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素问·天元纪大论》)。五运又有大运(中运)、主运、客运之分,它们的变化都是以当年纪年的天干及其阴阳属性为准则的。 (一)大运 大运又称“中运”,是主管每年全年的岁运,又称岁运。大运可以用来说明全年的气候变化,同时它又是推算客运的基础。 1.大运推算法 天干化五运,每两干统一运。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附】五运六气 第一节 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附】五运六气 第一节 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运气的概念 五运六气,主要是由“五运”和“六气”两部分组成的。什么是五运呢?五运,即木、火、土、金、水五行的运动。什么是六气呢?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的变化。因为暑和火性质相同,所以运气学说中的六气是指风、君火、相火、湿、燥、寒。五行临御五方,合应五时,就产生了寒、暑、燥、湿、风五时气候更迭的主气,反映出一年中气候寒、热、温、凉的变化。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附]五运六气

    《中医基础理论》[附]五运六气

    [附]五运六气 运气,是五运六气的简称。 运气学说是中国古代研究气候变化及其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说,在中医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运用天干地支等符号作为演绎工具,来推论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在现存中医书籍中最先论述运气学说的见于《内经》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九章 第三节 治则

    《中医基础理论》第九章 第三节 治则

    第三节 治则 一、治则的概念 (一)治则的含义 治则是治疗疾病时所必须遵循的法则,又称“治之大则”。治则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根据四诊(望、闻、问、切)所获得的客观资料,在对疾病进行全面地分析、综合与判断的基础上,而制订出来的对临床立法、处方、遣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治疗规律。 (二)治则与治法的关系 治则是用以指导治疗方法的总则,而治法是在治则指导下制定的治疗疾病的具体方法,它从属于一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九章 第二节 预防

    《中医基础理论》第九章 第二节 预防

    第二节 预防 预防,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内经》称之为“治未病”。指出:“圣人下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可见古人早已认识到预防疾病,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意义。 所谓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未病先防 (一)未病先防的概念 未病先防是指在人体未发生疾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这是中医学预防疾病思想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九章 第一节 养生

    《中医基础理论》第九章 第一节 养生

    第一节 养生 养生,又名摄生、道生、保生等,保养身体之谓。换言之,养生是指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等措施而进行的一种健身益寿活动。中医养生流派有静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及药饵之分。养生内容广泛,方法众多,而以调饮食、慎起居、适寒温、和喜怒为其基本养生观点。 一、天年与衰老 (一)天年 “天年”,是我国古代对人之寿命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命题。人的自然寿命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九章 养生与防治

    《中医基础理论》第九章 养生与防治

    第九章 养生与防治 生、老、病、死是生命发展的必然规律。医学的任务就是认识疾病的发展规律,据此确立正确的养生与防治原则,消灭疾病,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和长寿。中医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养生及防治理论,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心身、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的学问,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杰出的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八章 第七节 疾病的转归

    《中医基础理论》第八章 第七节 疾病的转归

    第七节 疾病的转归 一、转归的概念 疾病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大多数疾病发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终将结束,这就是疾病的转归。疾病的转归,是指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即疾病的结局。一般而言,疾病的转归,可分为痊愈、死亡、缠绵、后遗等。 正胜邪退,疾病向愈:正胜邪退是在邪正消长盛衰发展过程中,疾病向好转和痊愈方面转归的一种结局,也是在许多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转归。由于患者的正气比较充盛,抗御邪气的能力较强,或因 ...

    阅读全文

  • 《中医基础理论》第八章 第六节 疾病的传变

    《中医基础理论》第八章 第六节 疾病的传变

    第六节 疾病的传变 健康与疾病,阴阳平衡与阴阳失调,二者共处于同一机体内,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健康与疾病,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疾病的过程就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邪正交争是疾病过程的基本矛盾,它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中医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完整的对疾病发展规律的认识,即疾病的传变理论。这种理论最早见于《内经》,经历代医家的发展,逐步系统完备起来,成为病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