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抗生素鱼腥草的故事与传说

鱼腥草,“鱼腥草”别名侧耳根、猪鼻孔等。为三百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全草,主产我国南方各省。其性微寒,味辛,归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功能。为治疗肺部炎症病变之要药。常用于治疗肺脓疡、肺炎、急慢性气管炎、尿路感染等,被现代人视为“植物抗生素”。鱼腥草为药食两用品种,嫩叶时凉拌生吃,为夏令时节一道消暑名小菜。

故事一

唐本草说江左人好生食,我闻过揉碎的鱼腥草叶子,有刺激的鱼腥味,那真是有逐臭之夫喔。会稽赋说凶年民断其根食之,会稽志也说越王曾采蕺于蕺山。可能不大好吃,平常是不当蔬菜上桌的,但是什么收成都没有的时候,就只好将就吃啰。越王不止卧薪尝胆,还亲自采集没有人要吃的菜来吃,宣示作用吧。因为它曾帮助人们度过饥荒,大家又简单地称呼它"饥草"。后人叫白了口,就称呼为"蕺菜"、"蕺草"了。王驾山打从那时候起,也就称为"蕺山"了。

 

故事二

鱼腥草为三百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全草,主产我国南方各省。其性微寒,味辛,归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功能。临床为治疗肺部炎症病变之要药。常用于治疗肺脓疡、肺炎、急慢性气管炎、尿路感染等。鱼腥草为药食两用品种,嫩叶时凉拌生吃,为夏令时节一道消暑名小菜,深受人们喜爱。

吃鱼腥草是有个由来的。那是从古沅洲(即今湖南芷江)开始流传着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相传宋朝熙宁6年夏季,大雨滂沱,河水猛涨,泥沙淤塞,冲毁房屋,淹没农田,弄得沿河两岸侗民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传说雨停水退后,沿河两岸的侗民甚至牲畜大多患上了同样的一种病,整天拉稀。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很差,没有人知道得的是什么病,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

就在这紧要关头,在白马滩侗寨(今芷江新店坪镇白马铺村)里,有一个张姓后生手持一把鱼腥草,对寨子里的人说:“这种草大概可以治这种病,大家不妨试试看吧。”

侗民们半信半疑,想了想,反正等死也是死,那就死马当作活马医吧,试一试也无妨。于是,侗民们就拖着病躯上山下地挖鱼腥草的根吃,果然病情见好。消息很快传遍了沅洲各寨,所有染病之人全都因吃了鱼腥草把病治好了。

原来,姓张的后生是因为他家常用房前屋后的鱼腥草喂猪,左邻右舍的猪都病了,惟独他家的猪没有发病,全家人都甚觉奇怪。由于他对草药也略知一二,他想:难道是吃了鱼腥草的缘故?难道鱼腥草可以清热解毒、通淋利尿?于是全家人试着挖鱼腥草吃。果然不出三天,全家人的病情大为好转。

从此,沅洲侗民对鱼腥草特别珍爱,觉得越吃越好吃了。吃的方法也越来越讲究,把鱼腥草在地下茎洗净切短,拌上烤香的辣椒粉、生姜、芫荽、葱蒜、香料、食醋等。就这样一直吃到今天,吃出了一种传统美味,吃出了一道药食同源的佳肴。贵州人最喜欢则喜欢用折耳根来做两种菜:凉拌折耳根和折耳根炒腊肉。

故事三

金代名医刘完素在山上采药,突遇暴雨淋透全身,回家后即发暴病。刘完素高热、寒颤、急性咳嗽伴浓稠痰液,自己用了很多药仍不见奏效。正在危难之时,遇一老翁,须发皆白,路过此地,身上背了药囊和无数草药,完素徒弟前去打听有无神奇草药,可以解除师父疾病。老人听其介绍病情,即从布袋中取出一些草药,并嘱煎浓汁服用,可见效。徒弟急去煎药,并将煎好的药水送到刘完素面前,刘十分犹豫,这种汤色如红茶的草药水能把肺痈重症治好吗?无奈之下,只好将气味辛香的大碗药水徐徐吞下,连用3天,果然刘完素热退痰消,咳嗽也减少了,几日后,严重的肺疾就这样化险为夷。

刘完素细看这种草药,鱼腥扑鼻,即前往老人处请教,老人正准备离去,便告诉刘完素此乃蕺菜,又称鱼腥草,功能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消痈排脓,此是鲜品,干品鱼腥味自消。刘完素叩头致谢,老人即又云游四海,济世活人去了。从此之后,刘完素特别喜爱使用鱼腥草,并命徒弟在菜园种植该草药,向病人推广使用。

---------------------------------------

 

中医里的文化故事

故事中的中医文化

聊聊那些关于中医的有趣话题。

【中医文话】公众号:abouttcm 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