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最近看了太多发热的病人,大多时候都是一服烧退,三四幅服转阴,但需要把握好一个时机!--二羊
疫情虽然三年了,但对于普通中医很难有机会去治疗,也体会不到这个病怎么来的,怎么去的。好了现在广州带头放开,新冠阳虚病人一波接着一波,二羊也是处理了很多这样的病人。
没想到,这些病人的病情都是按仲景先师编好的路线在走。且每一步,医圣张仲景都已经安排好了治疗思路。两千多年前的伤寒瘟疫我想也就是今天的新冠吧,完全按伤寒论重新演绎了一遍。
以往两年的新冠是怎样的我不知道,就拿当下的新冠发热病人来说,无论南北都有着这么一个惊人相似的发病过程。
先看案例:都是一剂退烧案。
案例一:香港病人网上求助,新冠发烧,一开始吃了中成药葛根汤颗粒加藿香正气水,后控制不足夜晚加重烧39度,病人素有便秘的毛病,这次三天没有大便。开了中药。
案例二:这是我门诊一个老患者,平时经常找我调理
两天后恢复,体温降低转阴。继续善后
案例三:本院职工护士,怀孕了,不敢吃西药,白天出现乏力头痛身体痛,一直拖着,怕吃药伤害到宝宝。找我开了中药药。夜晚开始烧起来39度多,太难受了,顶不住,服用一包颗粒剂。
第二天,来给家人开中药,她说昨晚吃了一包,退了烧,今天没有发烧只有一点点咽喉不适和咳嗽。
案例四五六:这是和一家人,先后发烧。也都是吃了提前准备好的药一两付图少。
案例八:
昨天下午身边一个同时这几天接触阳虚病人做治疗,昨天开始出现症状发烧,开了三幅中药,吃了一包出了一身汗,今天没有烧,生龙活虎伴继续来上班了。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简单总结一下这个新冠的发展和治疗。
初起:一开始是乏力、累,咽喉不适,接着头痛厉害、全身痛,咽喉痛,怕冷接着开始高烧。
开始怕冷非常明显,很多人觉得是从骨头里冷出来的。加上咽喉以及头和身体难受的疼痛。
这不就是太阳伤寒嘛?
仲景伤寒论原文: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发展:一边高烧,烧得越来越厉害,退烧药上去,从怕冷到后边不怕冷。
这个过程会反复烧,上午吃了退烧药下午又开始烧了,或者有的人一阵发烧一阵怕冷。同时会头晕,胃口很差,这个过程有的会呕吐,拉肚子,老年人严重的会有二便失禁。
反复发烧加退烧药,慢慢地三四天熬过去,终于不少了。进入第三个阶段。
这不就是仲景伤寒论少阳病,阳明病阶段嘛。
看原文: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条文就不列举
恢复期:不再发烧,嗓子干疼,干咳,后者咳嗽痰多,全身乏力,肌肉酸痛严重的抽筋。有少数人会反复咳嗽半个月以上。二羊觉得这是乱用退烧药,发汗太多的后遗症。
条文: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
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
简单小结一下:
无论从发病到发展还是到预后都是按伤寒论三阳病在演绎,只不过目前的新冠在太阳病最浅层次的时间很短,来不及干预或者乱吃药,包括退烧药,莲花清温等寒性的药很快就传变或变成坏病了。
如果干预治疗得当,就如同二羊分享的几个案例,一剂退烧,三四剂量转阴不是问题。
怎么才能很好地把握是不是在第一个阶段呢?
两个要点提供给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