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中医文化 订阅该标签的文章

以下是与标签“中医文化”相关联的文章
  • 中医的六大鼻祖领你参看中医半边山水

    中医的六大鼻祖领你参看中医半边山水

    针灸之祖——黄帝是传说为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现存中医至高宝典《内经》就是托名黄帝与歧伯、雷公等讨论的言论集成的一部著作。黄帝内经有较大的篇幅是论述经脉气血的生理以及用针灸治疗疾病方法,流传到后世分为《素问》《灵枢》两本。这本书治疗方法多用针刺,后人也把《灵枢》叫做针经,黄帝也自然被称为针灸的鼻祖。古人写书传道,喜欢拖圣人之名,像学生写作文引用权威名人名言一样。这里的黄帝我们看作是一个个智慧古人的代 ...

    阅读全文

  • 杏林春暖-董奉其人

    杏林春暖-董奉其人

    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典出三国时期闽籍道医董奉,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根据董奉的传说,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 董奉其人 《神仙传·董奉》记载的原文:董奉,字君异,今天福州人,与当时的张仲景、华佗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华佗在《后汉书》、《三国志》中有传,仲景无传 ...

    阅读全文

  • 中医在古代叫什么?-中医的代称

    中医在古代叫什么?-中医的代称

    中医在古代叫什么?-中医的代称 中医在历史上有许多的典故,这些典故在百姓中口口相传,时间久了就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称呼来代表中医,最常见的有如“岐黄”“杏林”“橘井”“悬壶”等。 一 、岐黄: 相传黄帝和他的臣子岐伯都会治病。《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典籍,书中托名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并以问答形式写成。“黄帝”和“岐伯”被认为是医家之祖,对后世医学有着巨大的影响。“欲学中医必读内经”,内经在中医 ...

    阅读全文

  • 中医治疗情志病医案-红楼梦·凤姐

    中医治疗情志病医案-红楼梦·凤姐

    叹凤姐,机关算尽太聪明   王熙凤,贾琏之妻,贾府的主事人。虽然贾府还有邢、王两位夫人,王熙凤只是贾家的孙媳妇,但因为她是“脂粉队里的英雄”,办事能力强,“粉面含春威不露,朱唇未启笑先闻”,压得住那些刁奴泼妇,虽然是小辈,却也大权在握。金陵十二钗中有五位是青春夭亡的,凤姐是死得最凄凉的一个。宝玉的病是急出来的,凤姐的病则是气出来的,操劳出来的。   凤姐生性要强,事无巨细,一定 ...

    阅读全文

  • 中医治疗情志病医案-红楼梦·妙玉

    中医治疗情志病医案-红楼梦·妙玉

    惜妙玉,青灯古殿负春光   妙玉,大观园栊翠庵的尼姑,出身世家,“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因自幼多病,自入空门带发修行,虽身在佛门,终究正值妙龄,对于凡尘中的种种,也是“云空未必空”。   心高气傲的妙玉带发修行,虽因命中注定“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只能暂时寄身于庵中,并非真的看破红尘,断绝俗念,一心向佛。情丝一缕一直暗系着她惟一能见到的男性———宝玉,这从她在宝玉面前矫情的做 ...

    阅读全文

  • 中医治疗情志病-红楼梦·宝玉

    中医治疗情志病-红楼梦·宝玉

    笑宝玉,无故寻愁觅恨   贾宝玉,贾府的“混世魔王”,仗着贾母的疼爱,“行为偏僻乖张”常犯“疯病”。贾宝玉的病一般都是急出来的,看起来有点像中医所说的痰迷心窍。宝玉是个痴公子,性情中人难免为情志所扰,更何况他是“爱博而心劳”的情种。   不过,虽然宝玉对女孩们都很疼惜,但心中最在乎的依然是林妹妹,因为他们心中有着“眼前分明外来客,心底却是旧时友”的灵犀。毕竟,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 ...

    阅读全文

  • 中医治疗情志病医案-红楼梦·黛玉

    中医治疗情志病医案-红楼梦·黛玉

    伤黛玉,他年葬侬知是谁   林黛玉,贾府的外孙女,一向被认为是多愁善感的化身,身患多种疾病却不知爱惜自己,终日地寻愁觅恨。从现代医学来说黛玉的咳嗽是否就是肺结核病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是她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应该是可以肯定的,因为她的咳嗽是有季节性的,“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咳嗽”。而从中医的角度讲,黛玉的这种咳嗽就是一种由于自身体质和情志刺激所导致的。   瘦弱的黛 ...

    阅读全文

  • 中药史上的“狸猫换太子”

    中药史上的“狸猫换太子”

    近日,看完王肯堂《证治准绳》的伤寒八卷,对他老人家不敢乱评价。他1549年出生,在嘉靖28年,四十岁的时候举为进士。读了他老人家记述的《伤寒论》中的九十味药物,不禁让我想起发生在明朝中药史上的“狸猫换太子”。     何为“狸猫” 在现今国人记忆中,留存的明朝本草书目,令人耳熟能详的显然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连台湾歌手周杰伦写的通俗歌曲都用了这个名字。而且曾经对中医药传承最 ...

    阅读全文

  • 关于古文献中的“中医”及内涵

    关于古文献中的“中医”及内涵

    在古代文献中,其实也有“中医”的记载。其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其云:“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 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这段话里面,关于中字的读音,有很多不同意见。有的说这里读“四声”,有的认为是读“一声”。个人倾向于读“一声”解释为中等。 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用热的方法来治疗热证,用寒的方法来治疗寒证,不仔细考察疾病外在的表现,这是医 ...

    阅读全文

  • 关于中医“医”的来源

    关于中医“医”的来源

    “医”这个字的含义 要讲“医”这个字的含义,不能从简体看,要从繁体来看。繁体字“医”。这个字分为两个部分,由两个字组成。上面的一个字是“殹”读音“yi”,另外一个是“酉”。 医,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看看《说文解字》里的意思:“医:治病工也。”意思就是,医是什么呢?就是治病的人。 工就是人。这个古文非常有意思的,很多字都是互通的,所以这里额外介绍一个理解古文字的意思的简便方法。这个方法叫做组词法。比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