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中医古籍

中医古籍收藏:中医古籍,中医书籍txt,中医古籍pdf,中医电子书,中医古文

  • 四圣心源白话解-卫气出入、六气从化译文

    四圣心源白话解-卫气出入、六气从化译文

    卫气出入 [原文]卫气昼行阳经二十五周,夜行阴脏二十五周。 卫气之行也,常于平旦寅时从足太阳之睛明始,睛明在目之内眦,足太阳之穴也。平旦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至小指之端;别入目内眦,下手太阳,至小指之端;别入目锐眦,下足少阳,至小指次指之端;上循手少阳之分侧,下至名指之端;别入耳前,下足阳明,至中指之端;别入耳下,下手阳明,至次指之端;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入足少阴 ...

    阅读全文

  • 四圣心源原文&译文-经脉起止、奇经部次、营气运行

    四圣心源原文&译文-经脉起止、奇经部次、营气运行

    经脉起止、奇经部次、营气运行   经脉起止 [原文]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是谓六腑,肝、心、脾、肺、肾、心包,是谓六脏,六脏六腑,是生十二经。经有手足不同,阳明大肠,太阳小肠,少阳三焦,是谓手之三阳经;阳明胃,太阳膀胱,少阳胆,是谓足之三阳经;太阴脾,少阴肾,厥阴肝,是谓足之三阴经,太阴肺,少阴心,厥阴心主,是谓手之三阴经。 手之三阳,自手走头。手阳明,自次指,出合谷,循臂上廉 ...

    阅读全文

  • 四圣心源原文&译文-五情缘起、精华滋生、糟粕传导

    四圣心源原文&译文-五情缘起、精华滋生、糟粕传导

    五情缘起、精华滋生、糟粕传导   五情缘起 [原文]肝之气风,其志为怒;心之气热,其志为喜;肺之气燥,其志为悲;肾之气寒,其志为恐;脾之气湿,其志为思。盖阳升而化火则热,阴降而化水则寒。离火上热,泄而不藏,敛之以燥金,则火交于坎府;坎水下寒,藏而不泄,动之以风木,则水交于离宫。木生而火长,金收而水藏,当其半生,未能茂长,则郁勃而为怒,既长而神气畅达,是以喜也,当其半收,将至闭藏,则牢落而 ...

    阅读全文

  • 四圣心源原文&译文-五行

    四圣心源原文&译文-五行

    五官开窍、五气分主、五味根原   五官开窍 [原文]肝窍于目,心窍于舌,脾窍于口,肺窍于鼻,肾窍于耳。五脏之精气,开窍于头上,是谓五官。 手之三阳,自手走头,足之三阳,自头走足,头为手足六阳之所聚会。五脏阴也,阴极生阳,阳性清虚而亲上,清虚之极,神明出焉。五神发露,上开七窍,声色臭味,于此攸辨。 【翻译】肝开窍于眼睛,心开窍于舌头,脾开窍于口唇,肺开窍于鼻子,肾开窍于耳朵。五脏的精气开窍 ...

    阅读全文

  • 四圣心源原文&译文-气血本原

    四圣心源原文&译文-气血本原

    气血本原   [原文]肝藏血,肺藏气,而气原于胃,血本于脾。盖脾土左旋,生发之令畅,故温暖而生乙木;胃土右转,收敛之政行,故清凉而化辛金。午半阴生,阴生则降,三阴右降,则为肺金,肺金即心火之清降者也,故肺气清凉而性收敛;子半阳生,阳生则升,三阳左升,则为肝木,肝木即肾水之温升者也,故肝血温暖而性生发。肾水温升而化木者,缘己土之左旋也,是以脾为生血之本,心火清降而化金者,缘戊土之右转也,是以胃为化气 ...

    阅读全文

  • 四圣心源原文&译文-天人解

    四圣心源原文&译文-天人解

    天人解翻译 四圣心源卷一   [原文]昔在黄帝,咨于岐伯,作《内经》,以究天人之奥。其言曰: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然则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天矣。天人一也,未识天道,焉知人理! 慨自越人、仲景而后,秘典弗着,至教无传。叹帝宰之杳茫,怅民义之幽深,徒托大象,不测其原,空抚渺躬,莫解其要。人有无妄之疾,医乏不死之方,群称乳虎,众号苍鹰。哀彼下泉之人,念我同门之友,作天人解。 【翻译】在以前黄帝那个时期,黄 ...

    阅读全文

  • 四圣心源原文&译文-自序

    四圣心源原文&译文-自序

    四圣心源·自序白话解   [原文] 医有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之书,争光日月。人亡代革,薪火无传,玉楸子悯后世作者不达其意,既解《伤寒》、《金匮》,乃于己巳二月作《四圣心源》,解内外百病,原始要终,以继先圣之业。创辟大略,遇事辍笔。庚午四月,北游帝城。十一月终,南赴清江。辛未二月,随驾武林。四月还署,研思旧草,十得其九,厥功未竟。八月十五,开舟北上,再客京华。壬申十月,作天人之解,续成全书。癸 ...

    阅读全文

  • 中医四小经典之药性歌括四百味

    中医四小经典之药性歌括四百味

    中药《药性歌括四百味》 诸药之性,各有其功,温凉寒热,补泻宜通。 君臣佐使,运用于衷,相反畏恶,立见吉凶。 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赤芍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

    阅读全文

  • 陆九芝中医医论精粹2

    陆九芝中医医论精粹2

    51、妇人临产为稳婆伤损,小水淋漓,以补脬散一方最妙。脬即妇人膀胱也。其方用生黄丝绢剪碎一尺,白丹皮连根一钱,白芨磨浓汁亦一钱,最妙。   52、败酱草一味,能化脓为水。治疡方中加入皂角刺三分,穿山甲三片,能引诸药至于病结之所。   53、脑漏、鼻渊等证,唯用白芷一两,辛夷仁、薄荷叶各五钱,苍耳仁炒去皮二钱五分,最能清风火之在巅顶者。   54、《经脉别论》曰:一阴一 ...

    阅读全文

  • 《黄帝内经·素问》原文

    《黄帝内经·素问》原文

    《黄帝内经·素问》原文 学中医的都推崇学黄帝内经,要学习当然是从黄帝内经原文学起。老老实实熟读原文,特别是重要关键条文,内经知要这本小书已经总结好了。 《黄帝内经》简介?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阴阳离合篇第六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