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博文

精彩中医文章整理

  • 对于古方不可盲目滥用-吴鞠通

    对于古方不可盲目滥用-吴鞠通

    用古方必求立方之故论 古方用意微奥,非若宋元以后之方,无大深意,徒滋流弊。 如八味丸,专为摄少阴而设,专治肾虚转脬,故名肾气丸,非泛治水肿,臌胀也。今人不问症之寒热虚实,概以八味丸作汤,统治水肿,臌胀矣。 痰饮门中,胸中有微饮,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苓桂术甘汤所治之饮,外饮治脾也;肾气丸所治之饮,内饮治肾也。按肾虚水泛为痰,但嗽不咳,肾气丸主之。若外饮脾虚,不能代胃行津液,一以强卑监之土为 ...

    阅读全文

  • 脏腑阴阳相反相成-吴鞠通

    脏腑阴阳相反相成-吴鞠通

    五脏六腑体阴者用必阳;体阳者用必阴 今人概言补虚,不知五脏六腑各有补法。即一脏一腑之中,又有体用相反之殊。脏属阴,其数五者,阴反用奇也。腑属阳,其数六者,阳反用偶也。亦如乾有四德、坤有五行,阳用偶而阴用奇,互也。故五脏六腑体阴者,用必阳;体阳者,用必阴。 心为手少阴,心之体主静,本阴也;其用主动,则阳也。补阴者,补其体也,如龟板、柏子仁、丹参、丹砂之类;补阳者,补其用也,如桂枝、人参、茯神之类。 ...

    阅读全文

  • 用“木桶理论”来看中医的辩证和整体观

    用“木桶理论”来看中医的辩证和整体观

    如何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我们可以将人体比喻成一个木桶。在铁桶、塑料桶广泛应用之前,木桶是最常用的容器之一。木桶是由木板一块块围起来的,再用一个箍把它们箍在一起的。为什么说中医是个“箍桶匠”呢?因为中医在看待人体的时候,认为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且这个整体是有机联系的。不仅是内部脏腑功能的一种小环境的统一,更是一种大环境的协调,包括人与社会、自然协调统一。   无论多少块木板,只有当它们按 ...

    阅读全文

  • 陆九芝中医医论精粹

    陆九芝中医医论精粹

    作者简介:陆懋修,字九芝,清·元和县(今苏州)人。生于嘉庆戊寅(1818),卒于光绪年间。先世以儒著称,且皆通医。九芝初业儒,中年始肆力于医,博极群书,活人无算。学精《内经》、运气,治宗仲景家法。著有《世补斋医书文集》、《不谢方》、《伤寒论阳明病释》、《仲景方汇录》等。陆氏在仲景学说研究方面称得上析理精微,立言纯粹,对后学帮助极大。     1、医之为道,莫过于不使病大,不使病 ...

    阅读全文

  • 针灸大师-彭静山针灸秘传十八绝招

    针灸大师-彭静山针灸秘传十八绝招

    摘要:彭静山(1909~2003),著名针灸临床家。15岁学医,师承出身,22岁时开业行医,临证近70年,精通内、外、妇、儿、针灸,提倡针药并用,临床经验丰富。60年代,彭静山先生因遭受迫害而失去听力,在此后的临床实践中听诊受挫,他克服重重困难,突破望诊极限,根据《黄帝内经》“观眼察病”和《证治准绳》对眼的脏腑划分理论,于1970年代创眼针疗法。本文为流传于世的彭先生针灸十八秘法,供针灸专业人士学 ...

    阅读全文

  • 经方中的方证与人的体质(黄煌)

    经方中的方证与人的体质(黄煌)

    ☆ 应该说经方是中医学的一支流派,是一支重实证、重实效、重临床、具有鲜明学术个性的流派。       ☆ 《经方100首》是一本资料性较强的经方学习用书。经方流传数千年,其间不断有许多医家的发展补充和解释,了解这些,对经方的学习研究 是有帮助的。   ☆ 芜湖的朋友江厚万医师来访,两人大谈临床。他这几年治疗肝病较多,在讲到退黄好药时,我们都提到芍药。大量的赤 ...

    阅读全文

  • 中医的精髓在于临床与实践

    中医的精髓在于临床与实践

    我们都学过小马过河的故事,小马要过河不能凭旁人的认识,必须亲自试一试才知道河里的水有多深! 中医用药,一直被认为是不传之秘,因为剂量不到,效果会大打折扣,剂量太大,往往会出现副作用。如何趟过“剂量”这条河,对于初学中医者或用药经验不丰富的医生来说,是一件很头痛的事情。就像刚刚出门的小马不敢过河一样! 临床上,有些医家畏惧附子、畏惧麻黄,畏惧很多有毒副作用的药物。每每用此类药物,往往尽可能地小剂量用 ...

    阅读全文

  • 上层的中医必须回归经典(刘力红)

    上层的中医必须回归经典(刘力红)

    中医这门学问,要想真正搞上去,要想真正抓住她的价值,除了纯粹医学的技术 成分外,还应关切和体悟她的科学层面,哲学层面,以及艺术层面。而要真正地做好这一点,不借重经典是不行的。   我们提出要依靠经典来学好中医,这个方法好像不合符时宜,因为现在大多数中医院校已将经典改为选修。从必修沦为选修,经典的这个地位大大地下降了。它给人们的信息就是对于中医的学习来说,经典已经不是必须的了。   ...

    阅读全文

  • 医圣张仲景的学医之路(郝万山)

    医圣张仲景的学医之路(郝万山)

      上个世纪末,听起来好像很遥远,其实就是10多年前的事。北京有一次流感,有一天,我在门诊,来了两个年轻人,一男一女,女的说:大夫,我俩都感冒了,您开药的时候,用我的名字,药量开大一点,药煮完后,我喝一碗,他喝一碗。   我问为什么要这样?她说:我能报销,他不能报销。我说你们俩能吃一样的药吗?她说:我们俩都是感冒,怎么不能吃一样的药呢? 我问了一下男病人,他的症状是,鼻流清涕, ...

    阅读全文

  • 如何读《黄帝内经》徐文兵

    如何读《黄帝内经》徐文兵

    《黄帝内经》历史久远,经后世整理保存流传至今。《黄帝内经》呢是经过后人,特别是唐朝的太医令,叫王冰的这个编次整理,我们现在学的这个版本是按他编辑而走的。他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叫《素问》,第二部分呢叫《灵枢》 黄帝内经如何读?先把我框架 作为一个我已经读过《黄帝内经》,而且行医、教学多年的人来讲呢,我是想给大家先做一个勾勒,做个鸟瞰!就是说,《黄帝内经》一共有一百六十二篇,分成两部分,每部分八十一篇, ...

    阅读全文